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二胎家庭裏,為什麽二寶會比大寶聰明?原因其實很簡單

2024-07-12教育

文/蘭媽談育兒

自從放假以來,鄰居家裏幾乎就沒怎麽消停過

每天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來自作業輔導的崩潰聲

這不,今天一早還沒有睡醒就聽到對門傳來批評孩子的熟悉聲音

本著關心角度,我向鄰居發去了關懷訊息

沒過2分鐘,她就發來了一條又一條長達60秒的語音抱怨

大概的意思就是接受能力差,面對學習的態度敷衍、偷懶,還有不服管教等等

而說起孩子身上這些問題時,她還總結了一個論點:「二胎家庭裏一般老二、會比老大聰明,老二考上大學的機率也比老大高一些」

為了驗證這個論點,她還特意拿身邊的一些親戚朋友舉例

結果,透過身邊一些例項分析,也確實發現大部份人對二胎家庭的看法,就是「老大憨、老二精」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老二比老大聰明些

可事實上,這裏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道分水嶺,更是「二寶為什麽會比大寶聰明」的根本原因形成

特別是以下幾種誤解,很容易就形成了「老二比老大聰明」的假象:

01

大小誤區

大的就應該讓著弟弟妹妹

「媽媽,姐姐罵我」

「媽媽,姐姐打我」

「媽媽,姐姐一天到晚就知道欺負我」

這是家裏小寶 隔三差五 就要向我告狀的口頭禪

一直以來,我也認為,大寶是姐姐,很多事情就要有當姐姐的樣子

於是,過去那段時間,倆姐妹每次吵架,只要妹妹一哭、一告狀,我就下意識地批評姐姐,責怪她「沒有當姐姐的樣子」

如果老大不服氣,頂嘴幾句,我也態度強硬地對她說:「你是姐姐,就應該讓著妹妹」

直到有一次,她們再次因為一件事爭吵起來:妹妹把姐姐的頭按在窗台上敲打,姐姐卻悶不作聲地待在一邊不說話

當我發現不對勁,問姐姐怎麽了,她才兩眼含淚地望著我,然後說出妹妹敲打她頭的事情

而妹妹呢,姐姐話還沒講完,她就 嚎啕大哭 起來,嘴裏還不停地重復「 姐姐罵人,她罵我 」的話

看著妹妹 滔滔不絕 地訴苦,再看看姐姐一聲不語的悶頭樣子,那一瞬間我突然倍感內疚

要知道,在妹妹沒有出生以前,姐姐也是一個整天喜歡 嘰嘰喳喳 的性格,如果誰欺負她了,那小嘴巴直接不饒人地要爭個贏

再看看現在受委屈也不吱聲的模樣,我忍不住問她:「妹妹把你打疼了,為什麽不說話」

她想了想,然後告訴說:「我怕你吵我,說我當姐姐的,都不知道讓著妹妹」

那一刻,姐姐或許真的「很憨」,但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我這個存在「大小誤區」的老媽

如果僅僅是因為老大年長一些,就應該凡事都讓著老二,那未免也偏心得太明顯了

即便弟弟妹妹年紀是小,但品性修養、待人處事這件事和年齡無關

孩子不會可以學、不懂也可以教,但絕對不能以「年齡小」為借口搪塞

否則,「大讓小」觀念一旦形成,對老大是忽略傷害、對老二則是驕縱了

02

強弱誤區

總喜歡拿兩個孩子作比較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只有先看得到孩子身上的優點,他們才會成長得越來越優秀

樂樂和童童,本來是特別要好的姐妹花,兩家又是親上加親的親戚關系

可不知道為什麽,最近一段時間不管去哪裏,樂樂都要問一句「童童會去嗎」

如果回答會,那樂樂說什麽都不出門

如果回答不會,那她就會開開心心地做好出門準備

剛開始,媽媽還以為這是兩個孩子發生了什麽矛盾

直到家裏打算聚餐,樂樂請求媽媽 「不要喊童童來」 ,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原來,樂樂並不是有多麽討厭童童這個玩伴,只不過是童童太優秀了,每次兩個孩子在一起時,大家都喜歡拿她們做比較

特別是樂樂的媽媽,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整天跟童童一起玩,她身上的學霸氣質怎麽一點都沒學到」,直接讓樂樂倍感沮喪

事實上,有一個處處都優秀的好朋友,樂樂比誰都要壓力大

為了能跟朋友匹配得上,她一直在悄悄努力變好

為了讓大家也看看她身上的優點,私底下也對自己嚴格要求

可結果卻是,優秀的童童處處都 大放光彩 ,樂樂怎麽努力也追趕不上

再加上平時經常被拿出來比較,漸漸地,樂樂就害怕和童童同框出現

這就是強弱之分的誤區

我們總習慣用別人的優點來激勵自家孩子,殊不知,你的每一次比較都是在打壓孩子那僅有的微弱信心

好朋友之間如此,一個爹媽生養的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有個親戚,生了對雙胞胎,他們家的情況就是如此

哥哥是人見人誇的品學兼優,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

弟弟是調皮好動的闖禍精,傳說中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家裏人為了中和教育,逢事就喜歡把哥哥的優秀事跡拿出來提醒,還不忘提醒弟弟一句:「你要多向哥哥學習」

結果,弟弟越來越討厭哥哥,故意搶哥哥的東西,還聯合外人一起欺負哥哥

這些事情被發現後,媽媽第一時間就把弟弟狠狠教訓一頓

沒想到,情緒激動的弟弟還連著媽媽一起推倒了

事後再說起這件事,弟弟不知悔改,還一如既往地反抗說:「反正你們有哥哥就行了,就當沒生過我吧」

看吧,兩個孩子的家庭,優秀的不全是老二,最關鍵的是在於家長如何看待

還記得當代知名作家鄭淵潔曾說過:「你怎麽看孩子的,孩子就會長成什麽樣」

這個理論用在教育上也是一樣

如果我們對孩子一個捧、一個貶,那有一方必定會受到傷害

所以,二胎家庭最忌諱的就是強弱誤區,更不能拿兩個孩子做比較,容易激發矛盾、還讓孩子覺得父母偏心

03

認知誤區

年齡大就應該懂得的更多

暑假了,閨蜜最近可是忙得很

大女兒數學考了18分、英語考了36分

這成績,閨蜜務必在暑假期間要實作彎道超車

另一方面,小女兒幼稚園畢業,下半年就要讀小學,在有了姐姐 「管太松」 的前車之鑒後,她也開始緊抓幼小銜接

於是,為了大、小女兒的學習成績,她購買了大量暑期練習題,整個暑假也被安排得 滿滿當當

可計劃開始的頭一天就不太順利

大女兒的基礎實在太差了,數學的位置與方向是 一問三不知 ,就連除法和乘法的基本理論也都沒有弄清楚

正因如此,一整張試卷,能做對的也就是那麽三、兩道題

最讓閨蜜崩潰的,還是一個知識點前邊剛講完、孩子後面就忘記了

一道計算題也是一樣,數碼一轉變,立馬就不知道什麽意思了

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等到了第三天,閨蜜輔導作業時還直接把自己給氣哭了

她一邊吐槽大女兒:

「太笨」

「豬腦袋」

另一邊,又拿小女兒能靈活運用知識、快速做對題來做比較

幾番下來,本來還有些開竅的大女兒,竟然變得越來越迷糊了

明明昨天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到了今天再次做題時直接崩潰地吐槽說:

「你講太快」

「題太難了」

無奈至極,閨蜜直接找到班主任求助

而老師在得知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也一語點醒地說:「孩子情緒低落、焦躁的時候,他們大腦往往都是混亂的,根本沒辦法正常思考」

是呀,這就是來自家長身上的認知誤區

經常見到很多家長,在他們的認知裏就是「年齡大就應該懂得更多」

包括:

成年人走過路、吃過的飯要比孩子多,所以孩子就要聽大人的話

哥哥姐姐年長,學的知識多,所以就應該比弟弟妹妹更聰明,做題的速度更快

這種來自年齡差的誤區,跟我們拿孩子做比較是具有相同程度的傷害

畢竟,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節奏,家長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身後默默支持:

優秀的時候鼓勵認可,期待他們再接再厲

糟糕、落魄的時候安撫內心,讓孩子重獲信心,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04

養育誤區

一個孩子時照書精養、細養

同樣一個爹媽生的孩子,同樣的家庭下成長,為什麽孩子會有優劣之分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蘭媽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我們在生老大、和老二時的感受、和心情都一樣嗎」

說說蘭媽自己吧

生老大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 「終於生下來」的 放松,接下來就是喜悅中包含著懵懂、還有對未知的緊張

特別是繈褓裏的女兒 哭啼不止 ,丈夫把小小家夥抱到我旁邊,孩子立馬安靜不哭後,那種 血脈相連 的奇妙感覺,直接融化了我的心

自此,一個孩子的稀罕,讓我樂此不疲,把所有精力都投在老大身上

為了能做一個合格的媽媽,我也積極從書上、網上尋找各種育兒影片,每天只要有時間就收集經驗收為己有

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二話不說:立馬就買

只要是能讓孩子開心的,那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會跟著照做

看著小家夥一點點成長,我還在為自學成才感到 沾沾自喜

可隨著孩子年齡逐漸增長,我慢慢發現

養孩子不止是吃飽穿暖、成為安全守護者,還要成為孩子心靈、品性、和學習上的 引導者

特別是孩子上學之後,習慣是拉開學習的敲門磚,而內心承受能力、和社交品行,則是決定最後能走多遠的內驅力

所以,有了教育老大的經驗試錯後,對老二的教育就更加全面、綜合一些了

比如:

老大以前是照書養,每天喝多少奶粉,嚴格精確到毫升,每天午休多長時間,也會調好鬧鐘提醒

老二呢,有了對老大照書養的精確管控反撲叛逆後,對老二的養育則更註重獨立、與習慣的養護

正是有著如此養育區分,老二從小就比老大獨立、自覺性強,平時不用催也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二胎家庭裏的孩子,並不是二寶比大寶更聰明,而是家長前期的養育經驗不足

有了養育大寶的經驗作為鋪墊後,能避免走彎路、也能把老二教育得更優秀一些

那麽,關於二胎家庭裏二寶會比大寶聰明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