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廣州小學生課間玩煙卡被老師沒收,惹毛80後網友,評論區淪陷

2024-04-02教育

『【美美談情感】,每天趣談人物,社會,熱點等情感新鮮事。在這裏,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期待您的關註!』

最近,一個不起眼的事件,竟然沖上了熱搜。

廣州很多小區的樓道裏,課間的教室裏,走廊上,總能看到 小學生紮堆趴在地上玩某種東西

這個東西,不是別的,正是煙卡

什麽是煙卡呢?

就是把廢棄的煙紙盒,折成長方形的條狀。

孩子們把煙卡放在地上,然後用空心掌拍在煙卡旁邊的地面,利用手掌形成的掌風,讓煙卡翻面,這就算贏了。

一群10歲左右的孩子,一到下課時間,就會紮堆趴在走廊的地面上,一起玩煙卡。

這些孩子玩的煙卡,有的是用家人提供的煙紙盒折疊而成。

有的來自從垃圾桶裏翻找別人丟棄的煙紙盒。

還有一部份孩子,他們直接從學校附近的文具店或者網絡上購買煙卡。

透過搜尋可以看到,100條沒有折疊的煙卡,售價19.75元。

而不少學校附近的文具店,也針對學生推出了煙卡銷售活動。

因為經常玩煙卡,很多孩子對香煙的品牌和價格以及包裝的了解程度,甚至要超過很多吸煙的成年人。

本是一種孩子們之間的交往遊戲以及課間消遣,是供孩子們玩樂,帶來輕松愉悅感的,但家長和老師卻不以為然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們為了玩煙卡,對香煙的品牌、價格和包裝都了如指掌,會把註意力從煙卡轉移到香煙上, 怕他們背著自己偷偷嘗試吸煙

而不少老師也認為,學生們一到下課時間,就沖出教室聚集玩煙卡,長此以往, 擔憂他們的心思都在煙卡上,而忽略了學習

廣州一名小學老師表示,一看到學生玩煙卡,她就會馬上走過去,把他們的煙卡沒收。

而對於這樣的行為,家長也是舉雙手贊成。

理由是孩子們為了玩出境界,炫耀自己的煙卡有多貴,多好,會形成攀比心理。

同時,也容易透過煙卡,過早地接觸香煙。

總之,在老師和家長看來,玩煙卡就是坑害了孩子

對此,我真的感到很無語。

很難想象,孩子們紮堆在一起全神貫註、十分投入玩煙卡的時候,被老師板著一張冷臉,無情沒收的那一刻,大家的心理陰影面積究竟有多大。

太窒息了!

不就是玩個煙卡嗎?

他們做什麽了?

這跟玩蘿蔔刀可不一樣。

蘿蔔刀的構造和真刀一樣,能夠彈出刀片,也能夠實施捅刺動作,容易給到孩子們一種傷害的心理暗示。

可煙卡,它沒有任何可構成傷害的構造,更不可能帶來任何負面的心理暗示。

它不過是一張由煙紙盒疊成的紙條,一種孩子們展開社交的媒介,僅此而已。

家長的反對,老師的沒收,不過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剝奪孩子放學和課間的娛樂空間。

他們表面上是為孩子著想,其實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主觀臆斷出一些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利的後果和場面。

家長聯想到孩子可能會吸煙,老師聯想到孩子會不收心學習。

在他們看來,你最好什麽都不要玩,只有回到書桌面前不停地學習,早日成為他們想讓你成為的樣子,這才是他們喜聞樂見的。

家長習慣於對孩子進行控制,孩子好不容易在自己那個舒適的區間內,找到一點精神上的寄托和快樂,卻被家長無情地剝奪了。

老師習慣於用權威壓制孩子,他們不能給孩子釋放天性的課間10分鐘,卻在孩子好不容易從呆坐在教室的無聊和枯燥裏解放出來,尋找到一點玩樂的空間時,冠冕堂皇地站出來指責。

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新型PUA,正在一步步摧毀孩子。

試問,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小時候的你們,都把什麽當過玩具?

有沒有從河裏撈上來的發光的小石頭?

有沒有用幾片桑葉卷起來,偷偷裝在紙盒裏的蠶寶寶?

有沒有拿幾張廢紙折疊而成,和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的紙包?

這些都是70後80後滿滿當當的童年回憶啊。

那些不值錢的紙盒,那些被大人嫌棄的小石頭,在孩子們眼裏,就是快樂的源泉

那時候的孩子,沒有手機,沒有平板,沒有電腦,也沒有電話手表。

有的只是這些在大人看來很可笑,可孩子們卻當成珍寶一樣的「爛家什」。

而如今的孩子,不準玩手機,不給看平板,不許玩電腦,也不讓帶電話手表到學校。

那孩子們玩什麽呢?

真的就只剩下玩空氣,然後坐在教室裏,大眼瞪小眼猜謎語嗎?

對此,很多網友表示:

「總比整天玩手機強吧?」

「沒必要大驚小怪,科學引導,適當娛樂即可。」

「又不是吸煙,不過是兒時活動,誰還沒有童年?」

「收集一下無妨吧?我們小時候也有這個愛好。」

是的,就是玩個煙紙盒而已,沒必要小題大作,更沒必要草木皆兵。

這個也不給玩,那個也有危害,孩子們還有沒有快樂可言?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話:

在你看來,孩子玩個煙卡,就是吸煙的前奏,就是放棄學習的苗頭。

殊不知,其實是你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

在大人看來普普通通的廢棄煙紙盒,在孩子們眼裏,就是新鮮事物。

他們在滿足快樂的同時,也始終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捕捉與好奇。

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本來就有利於培養他們的探索欲。

一個只有時刻保持好奇心的孩子,未來才有可能具備創新性。

只要這個事物對他們沒有危害,只要能加以正確引導,就不要去幹涉和控制。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要做的,是充分尊重孩子們的成長特點,讓他們在自己的天空裏,自由地翺翔,去捕捉屬於他們的快樂,去歡度屬於他們的童年。

而不是我們在旁邊人為地給他們設定各種條框,各種定義。

那是對孩子天性的一種泯滅,對成長的一種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