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浙財大中外學生問道余杭青山村,走進鄉村未來

2024-07-17教育

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陳思涵 陳珂怡

日前,浙江財經大學「問道青山」中外學生實踐團走進余杭青山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進青山村,只見青山環繞,綠水流淌,因水而聚,因人而興。

實踐團合影

中外學生在新村民王尚義的帶領下,對融設計圖書館、青山村自然學校、生態綠地等特色點進行參觀調研。融設計圖書館裏,來自全國各地、名目繁多的工藝和材料,仿佛圖書館裏等待檢索的書目,中外學生紛紛駐足於此,驚嘆於這些工藝與作品,更是贊嘆著其背後的手藝活兒與工匠精神。

學生們在參觀調研

沿路而行,青山村自然學校,廢棄破舊的老教學樓被改造成兩棟極具藝術感的夯土小屋,古樸而環保,這兒依舊是教學場所,非週期性為青少年開展自然教育培訓活動。腳踏青石板路,穿梭於竹林間,大草坪上,竹制巨龍,竹制木馬,就地取材,靈動而有趣,中外學生們駐足玩耍,拾取滿滿的鄉間野趣。

來到未來鄉村議事廳,團隊成員與村支書、新老村民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外學生充滿好奇,紛紛舉手提出各種問題。村支部書記沈國有介紹了青山村的蛻變史,他自豪地說:「是浙江省大自然保育協會張海江主任,還有一批新村民的加入,讓這個村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在這裏,一百多位環保工作者、著名設計師、運動達人、鄉村創業者、傳統文化研究者組成的「新村民」,和青山村2600多名「老村民」,共同打造了「未來鄉村」的模樣。新與舊,過去與未來在青山村碰撞與融合。老村民們更新了生活和生產方式,新村民們則在綠水青山和傳統文化的庇護下找到了創作的初心和源泉。

張海江及其妻子都是大學教授,從2015年開始,他們參與青山村改造,如今已定居在這裏,是青山村特色發展的深度見證者,「水體治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傳統建築在現代藝術家手中的再造,以及鄉村議事廳的打造,都是最讓我們感到自豪的。青山村今天的面貌,有老村民的貢獻,也有來自各行各業專家級新村民的功勞。」

座談會

浙財大國際學院院長柴誌賢給中外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短課,他結合發展經濟學理論,解讀了青山村特色發展的經驗與邏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青山村是綠色發展的最好踐行者。人才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催化劑,而吸引人才,激發大家參與熱情與創意的,則是「鄉村議事規則」的制度保證。好的領頭人,好的制度,是青山村發展最寶貴的經驗與財富。

教育實踐基地授牌

此次調研實踐之旅,不僅讓實踐團隊親身領略了青山村的生態之美,近距離觀察了浙江的「美麗鄉村」建設,更啟發了中外學子對鄉村建設的深度思考。留學生們表示,中國的鄉村真美,設計美、生態美、人文美、治理最美。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在這裏相互交錯,共同構築起青山村的獨特魅力。老村民與新村民,在這裏和諧共生,一起演繹了城鄉融合的美麗佳話。

學生們開心合影

浙江財經大學「問道青山」中外學生實踐團 供圖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