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人社部:未就業畢業生可獲三次就業推介

2024-07-20教育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人社部獲悉,近日人社部開展了以「助力攻堅 就創青春」為主題的「2024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對2024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集中提供政策落實、招聘對接、困難幫扶、能力提升、權益維護等不斷線就業服務。

北京學院路一所高校就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近幾年就業形勢比較平穩,但是每年都會有少數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人社部要求:「要對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集中開展幫扶,根據就業服務需求提供針對性就業創業服務,普遍提供‘1131’服務,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

同時人社部要求全面落實實名就業服務。依托基層就業服務平台,對登記失業青年資訊進行全面摸排,逐一摸清個人資訊、就業需求、幫扶狀態,對未就業的做好記錄,形成登記失業青年實名台賬,及時提供就業幫扶。

增加人工智能培訓

【關於開展2024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組織青年求職能力實訓營,開展模擬面試、職業規劃、企業參觀等體驗活動,增強求職適應能力。推出有針對性的培訓專案,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領域,開發實用性強的培訓專案和課程,增強青年群體適應產業發展、崗位需求和基層就業的能力。

有數據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在亞太地區的人工智能支出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據預測,到2026年,亞太地區的人工智能支出將達到492億美元,其中中國占58%。這一重大投資反映了中國將人工智能融入其經濟框架的承諾。

ADP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張曉雲向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對年輕一代工作者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她指出,一方面,人工智能為創新和效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了工作流失的潛在風險。

ADP近期釋出的【職場人2024: 全球勞動力觀點】表明,目前年齡在27歲或以下的Z世代正在進入職場,他們對技術有著天然的親和力。然而,對於人工智能是有利於更好地工作,還是取代他們的崗位,人們的看法各不相同。

「因此,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叠代,公司需要優先考慮為年輕一代提供各種培訓,提供持續性的新技能,幫助他們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張曉雲向記者表示,「透過這樣做,員工和雇主都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優勢,確保在技術進步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類的潛力。」

建立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台賬

上述【通知】第三條指出,各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提早與教育部門和高校對接,盡快獲取未就業畢業生實名資訊,7月底前全部完成資訊移交,建立2024屆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台賬。

此外,允許未就業畢業生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地進行失業登記或求職登記,並及時納入2024屆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台賬。

還包括未就業畢業生較為集中的城市和用工密集的地區每周至少舉辦1次專業性招聘活動,每月至少舉辦1次綜合性招聘活動。推動高效辦成畢業生就業一件事,最佳化就業政策經辦服務,推進檔案轉遞、補貼申領、社保繳納、落戶手續等政策服務「一件事打包辦」。

記者觀察到,一些高校校長已經探訪企業,挖掘就業機會。

人社部部長王曉萍年初時表示:「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79萬人,國家將繼續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穩定公共崗位規模、最佳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等,全力保障大學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針對企業,也有相應的補貼政策,今年5月釋出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合並實施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和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對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簽訂勞動合約,並按規定為其足額繳納3個月以上的失業、工傷、職工養老保險費的企業,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支出,上年度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備付期限不足1年的省份,從就業補助資金支出。該政策執行至2025年12月31日。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03萬人。

人社部正在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重點面向先進制造業、綠色產業、數碼經濟等新興產業以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募集見習崗位,提升見習崗位質素。

張曉雲指出:「數碼化和智能化確實減少了人力投資,但也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2023年未來就業報告】,在人工智能和數碼技術的推動下,全球企業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創造約6900萬個新工作崗位。這一趨勢凸顯了年輕員工適應技術發展並與之共同發展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