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建設數碼人才隊伍,布局未來數碼經濟

2024-07-17教育

(本文作者王鵬,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2024年7月11日,北京市人社局聯合人才工作局、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加快數碼人才培育支撐數碼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北京市的這一舉措,充分展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於數碼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視,將進一步完善北京市的數碼人才培養體系,發揮數碼人才對於數碼經濟的基礎性作用,為數碼經濟產業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優質人才。本文將從北京市數碼人才培養現狀、【方案】政策特點和政策影響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數碼人才培養現狀——基礎紮實、有待最佳化

根據【北京藍皮書:北京數碼經濟發展報告(2021-2022)】,北京市目前的數碼人才培養情況相對較好,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數碼人才儲備較為充足。北京作為全國經濟科技中心,有著大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這些高校的教師學生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員都是北京數碼經濟人才的後備軍,擁有較強的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水平。

二是數碼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先進。北京作為首都和直轄市,能夠利用自身的經濟、科技、政策和區位優勢,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作與時俱進。

三是北京有著良好的數碼人才服務環境,政府部門重視數碼經濟人才福利優待政策,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素,讓人才沒有「後顧之憂」。

雖然北京有著大量先發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合理的人才分布結構上。數碼經濟人才結構同科研和產業人才結構一樣,需要形成穩定的「金字塔」式結構。目前北京市的數碼人才結構並不合理,不僅缺乏「金字塔頂部」的高精尖領軍人才,而且缺乏「金字塔中部」的技術型套用人才,還缺乏「金字塔底部」的普通數碼勞動者。人才結構不平衡,將阻礙上中下遊行業協調發展,限制北京的數碼經濟未來潛力。

二、【方案】政策特點——多措並舉、再上層樓

針對上述北京數碼經濟人才存在的問題,【方案】全覆蓋、多方面、針對性地提出了指導意見,規定部門主體、明確權責劃分,為未來北京數碼經濟人才發展提供了總體方向。

一是要加強數碼領域重點人才隊伍建設。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建立一支數碼戰略科學家隊伍,聚焦於數碼經濟產業戰略布局、核心技術研發等關鍵節點。立足於行業現實需求,支持數碼領軍人才快速成長,培養數碼人才後備力量。既要聚焦數碼技術領域科技前沿,培養一批既懂產業技術又懂數碼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又要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不斷提升從業人員數碼素養和專業水平,培育壯大數碼技術工程師隊伍。站在基層勞動者層面,幫助基層勞動者學習數碼技能,適應行業的數碼化轉型浪潮,壯大高素質數碼技能人才隊伍。

二是要加大數碼人才培育平台建設。深化產學研融合培養體系建設,加強高等院校數碼領域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加大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力度。完善數碼技術人才基地建設,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數碼技能培養優勢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支持數碼經濟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深化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指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發展貼近數碼產業、貼近數碼經濟需求。

三是加快數碼人才發展機制建設。改進人才引進機制,快速集聚一批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人才。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最佳化人才流動機制,透過細化專業科目,實作評價標準全覆蓋;同時,對優秀技能人才可直接認定或破格晉升職業技能等級,帶動行業積極性。支持高精尖領軍人才出國交流學習,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骨幹人才,促進數碼人才資源順暢有序流動。

四是要加強數碼人才組織保障體系建設,健全數碼人才工作體系,夯實數碼人才工作基礎,相關部門牽頭負責本地區、本行業數碼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加強多部門協同聯動,發揮區域內重點企業、社會組織和培養平台積極性,強化數碼人才工作謀劃,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工作;同時,加強數碼人才工作政策研究體系建設,加強數碼人才服務保障,解決數碼人才的後顧之憂,不斷營造數碼人才成長成才良好環境。

三、政策影響——查缺補漏、齊頭並進

透過【方案】的詳細規劃與明確指導,可以預見北京未來數碼人才的發展方向。

一能加強數碼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透過完善培養體系與引進機制,北京能夠逐步打造一支具有強大創造力的雄厚人才隊伍。既能夠培養本土人才,也能夠引進外地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資源。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有優秀出色的青年學者,實作「老中青」三代銜接。

二能最佳化數碼人才結構,透過前期隊伍建設與培養,數碼人才結構將更能適用社會發展需要,滿足行業需求。既有攻堅高精尖技術的領軍人才科研創新,也有紮根基層的一線技術員固本強基,形成全行業合力。

三能改善數碼人才服務環境,透過健全數碼人才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既能夠為數碼經濟人才解決生活上的後顧之憂,也有助於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技術的社會氛圍。

隨著【方案】的落地實施,未來,北京將有著更為強勁的數碼人才隊伍,在發展數碼經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再上層樓,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占據更大的主動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