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大學生活費給多少才夠花?算完這筆賬,你可能就清楚了

2024-07-17教育

準大學生們還沈浸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歡樂中,家長們又開始發愁了。孩子上大學,要自己照顧衣食住行, 那麽一個月給多少生活費合適呢?

同事李姐 的孩子今年考入了北京一所不錯的大學,這幾天李姐向公司裏去年的畢業生打聽大學需要多少生活費。

結果沒想到差距還挺大,有的說自己一學期2000塊就夠了,有的一個月要四五千。最誇張的一個月竟然要一萬多才夠花。

這可把李姐弄糊塗了,在北京,消費水平估計要高一些,但是 給多了怕孩子亂花錢,給少了又擔心孩子過得太緊巴,到底多少錢才適合呢?

曾看過一個大學生發的抱怨貼,說自己在某新一線城市上學,每個月生活費只有2000元,根本不夠花,於是就和母親提出將生活費增加為4500元,卻被一口拒絕。

對此,她委屈地說 「2000塊的生活費壓根不夠,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沒錢了才去吃食堂,可見這孩子平時的生活水準還是比較高的。

大學生活水平到底是怎樣的?到底給多少錢孩子才夠花?首先我們來看看大學生活費的基本構成:

生活費中最大的一部份支出肯定是餐費。 但是大學都有食堂,而且食堂數量多,食物種類多,價格也不貴。一般來說,如果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決的話,一天40元在學校已經能吃的非常好了。

平時再買點水果零食,一個月1500左右,完全夠用了。

其次就是普通的生活開銷, 日用品、話費網費、水電費、交通費......當然其中的一部份費用也不用每個月都花,所以七七八八加起來平均到每個月,一個月300左右也足夠了。

然後就是學習上花的費用, 遇到考試需要買的參考資料,雖然是必需品,但也不用經常買,所以也可以平攤到生活費上,算下來一個月就幾十元,也沒有多少錢。

以上就是大學生一個學期正常的生活費用。當然孩子在學校,還需要社交娛樂,買衣服逛街,如果再談個戀愛,費用自然又要多一些了。 如果一個月3000-3500,那已經是非常輕松的生活標準了。

可是為什麽這些錢,很多孩子還是叫著不夠呢?

上文我的這位同事,工薪階層,家裏消費的大頭都在孩子身上。孩子從小就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寒暑假旅遊研學團統統安排上,報各種補習班從來不眨眼。而同事兩口子卻省吃儉用,手機用了五六年了,聽筒都有雜音了,也不舍得換個新的。

孩子高考後,蘋果三件套馬上備齊,加上旅遊學車,買衣服等費用,又差不多小十萬出去了。同事本打算一個月給孩子2000元,但是孩子張口就要4500,同事無奈地吐槽「現在的孩子真的是養不起了。」

不得不說, 有很多孩子的消費觀變得很畸形,不 管什麽樣家庭的孩子,從小都享受著「富二代」的待遇,名牌衣服名牌鞋,手機換得特別勤,出門打車,渴了喝奶茶,餓了點外賣,各種限量版買起來從不手軟, 在他們眼裏「錢都不是事兒」。

而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抱著 「我會盡我所能去托舉孩子優質的生活品質」的想法, 寧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堅決要讓孩子過著最舒服的日子,不為錢發愁。

結果這種 過度支撐的生活, 讓孩子從不體恤家裏的實際情況,而是不斷重新整理自己的消費標準,尤其進入大學後,自己擁有了金錢的支配權,更是忘乎所以,隨便花。

一朋友家的孩子,上大學才一年,就欠了七八萬的外債,直到老師找到家長,他們才知道孩子在學校揮霍無度,醉生夢死,沒錢了就到處借,七拼八湊就為了滿足自己的奢侈生活,最終負債累累。

還有的孩子放假回家就拼命地往學校撈東西,紙巾,肥皂,牙刷牙膏,能塞多少就塞多少,就為了讓自己少花點錢,而轉過來啃父母。

很多人開玩笑, 自己這輩子消費水平最高的時期就是工作之前, 那時候父母帶自己吃香的喝辣的,沒錢就伸手,直到工作後,才知柴米貴,才知道賺錢的不易,才知道原來很多東西自己根本消費不起。

大學生,已經一只腳邁入了社會,如果這個時候的孩子還不懂得合理規劃消費,未來註定有很多坑要去踩。

1、培養理性的消費觀念

培養孩子合理的價值觀,不虛榮,不追求奢侈生活,要根據自己的生活情況進行量力而行的消費。

而不是非要去剪一次200元的頭發,燙一個3000塊的頭發,月月美甲,天天下館子。

2、鼓勵孩子學會記賬

進入大學後,孩子要自己支配一筆錢。有的孩子開學一個月就將生活費揮霍一空,後面就到處借錢,到處蹭飯,過得非常「艱苦」。

務必要求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規劃好未來半年的消費,避免過度消費和盲目跟風。

3、增加收入來源

實際上在大學,賺錢的機會有很多。比如獎學金,打零工,創業。

00後曾健宇在復旦讀大學,他每個月生活費只有1700元。父親對他說「你18歲以後的錢都是向我借的,以後都要還的。」即使兒子有了女朋友,父母也從沒多給過他一分錢。

曾健宇對此從無怨言,反而會趁假期打工掙學雜費,除了日常開銷,還能每月存兩三百元做創業基金,打算在大學做程式開發賺生活費。

現在的孩子見識廣,腦子活,如果真的感覺生活費不夠,是可以考慮兼職工作增加額外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而不是單純伸手,去增加父母的壓力。

雖然說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子女生活無憂,但是我們不能耗盡自己去托舉孩子過度消費的生活。同時,作為子女,也應該理解父母,體諒父母,要麽克制自己合理消費,要麽提高自己,想辦法鍛煉自己,而不是只會做抱怨的「伸手黨」。

你認為大學生一個月的學費應該是多少?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