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為啥寶寶睡覺內建媽媽牌「跟蹤器」?這麽幸福的瞬間,你經歷過嗎

2024-03-21教育

不知道媽媽們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現象:晚上睡覺時不管你睡在哪裏,寶寶像是內建「定位器」一樣:

【你一動,他立馬就跟著動】;

【你往邊上挪一挪,他不自覺地跟著你挪】;

【你哪怕換了塊地方睡,他半夜裏也能坐起來找到你的位置,屁顛屁顛地爬過來,睡在你身邊】;

【如果找不到你,就開始放聲哇哇大哭】……。

這種感覺著實無奈又幸福。有時候起來上個廁所、翻身玩個手機都慌得不行,生怕驚醒寶寶,又得開啟新一輪哄睡模式。可以說,自從有了娃,自己在家幹個啥都像「偷雞摸狗」似的。

都說「母子連心」,難不成寶寶睡著了還能感知媽媽要離開?所以不自覺地在睡夢中也要找尋媽媽的蹤跡嗎?其實不然,寶寶之所以有這種與生俱來的「媽媽牌跟蹤」能力,主要源於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睡眠機制的影響

寶寶一個睡眠周期45分鐘,淺睡眠和深度睡眠各占一半。

每個周期更換期,寶寶非常容易驚醒

。此時如果媽媽正好翻個身或挪動一下身體,寶寶是可以感知到的。所以容易出現媽媽一動,寶寶跟著媽媽動的情況。

第二:缺乏安全感

1歲,乃至3歲以前的寶寶,都會缺乏安全感,尤其以1歲以前居多。

沒有安全感的寶寶,在睡眠上表現出的問題比較多

。像睡著了也會找尋媽媽,便是其中問題之一。除此之外,缺乏安全感的寶寶還會有三種表現:

媽媽和自己睡覺時,媽媽一動寶寶就醒,大哭,需要回到之前的哄睡姿勢才能再次入睡;

整天都要媽媽抱著睡、抱著玩,一放就醒、一離開就哭;

睡覺易驚醒、睡不踏實,常常需要媽媽陪伴才能入睡,可能會持續到3歲左右。

第三:溫度環境感知能力強

寶寶比較小的時候,媽媽都會采取和寶寶同床同被入睡。媽媽的溫度、媽媽身上的氣味以及媽媽挨著自己的感覺,是寶寶最熟悉的安全感來源。

當媽媽睡著睡著突然翻個身或上個廁所,

溫度、氣溫以及感覺會突然發生變化

,對於本就睡不安穩、大腦還未發育完善的寶寶來說,他們容易「被動」假醒,雖然不會突然大哭,但是他們會透過不停地挪動身體找尋,睡在媽媽身邊熟悉的感覺,再次進入深度睡眠。

親內建過孩子的媽媽,都享受過被孩子強烈需要的感覺,幸福又心酸。他們非常需要你,如果你不理他,他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會瞬間崩塌。他們的愛,是甜蜜的負擔,同樣也會讓你很有成就感,覺得這是生命中最值得自己驕傲的事情。除了睡眠,還有這2個被寶寶強烈需要的瞬間,你經歷過嗎?

生病的時候,只有聞著媽媽的味道,才能減輕痛苦

不知道媽媽有沒有發現,寶寶在不舒服的時候,格外地黏你。平時爸爸奶奶能哄得住的,生病的時候,誰都不讓抱,一抱就哭,只能媽媽抱著。好像聞著媽媽的味道,才是「止痛劑」。為什麽呢?因為

被媽媽抱著能夠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雖然身體不適,但心理很舒適。

在別人面前表現得很乖,在媽媽面前特別「磨娘」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婆婆說這種話:「你不在的時候,孩子挺乖的,你一回來,他就不好帶了!」真是如此嗎?其實這都是

源於孩子對媽媽的依賴和信任

知道媽媽無條件愛自己,但別人的不知道,所以有情緒有脾氣時會盡量忍著,不發泄;

媽媽不在身邊,孩子缺乏安全感,不敢隨意探索,本能地表現出「討好型人格」;

孩子不乖並不是搗亂,而是想引起媽媽註意,多抱抱自己、安慰自己。

雖然這種被寶寶強烈需要的感覺很幸福,但是想睡個好覺太難了。連翻個身都怕把寶寶弄醒,不翻身又渾身難受。最重要的是,就怕自己翻個身,把寶寶翻醒了,前功盡棄。想要寶寶睡得香、大人也睡得好,不妨試試這樣做。

一:睡眠模式盡量隔開

從寶寶出生開始,家長沒必要和寶寶同蓋一床被子,雖然這樣會比較保暖,但也會很危險,比如不小心壓到寶寶、翻身過程中弄掉被子冷到寶寶等。

可以和寶寶同床,但最好不要同被;或是和寶寶同房,但不要同床,給寶寶安排一個專屬的嬰兒小床放在大床旁邊,這樣既安全又舒適。

二:小寶寶、大寶寶都可以用上睡袋

小寶寶可以用的睡袋有防驚跳睡袋、信封式睡袋等,睡袋的作用不僅僅為了防止寶寶著涼;還具有促進睡眠的作用。比如防驚跳睡袋對於新生兒階段的寶寶來說就能有效增長睡眠時間,減少媽媽的育兒負擔;

大一點的寶寶可以用分腿睡袋,這樣他們晚上想怎麽動就怎麽動;也不會因為媽媽的離開,感覺溫度消失,容易驚醒。我家二寶從出生就開始用睡袋,相對於大寶的睡眠,總結一下優點就是:不易驚醒,他睡得香,我也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