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你家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來討債的,2歲就能看出來

2024-02-21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但總有些孩子 帶起來特別省心,長大後獨立又孝順 ;而有些孩子卻總讓父母置身在「水深火熱」之中,長大後要麽沒出息,要麽啃老。

想要知道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來討債的? 不用等長大,兩歲就看出端倪 ,而且家長抓住時機,就能把「討債」的孩子,變成「報恩」的孩子。

一、不停問為什麽

囡囡剛滿兩歲,幾乎每件事都要抓著媽媽問「為什麽」,媽媽不勝其擾,倒也不是不想回答說孩子,就是總是被追著問,媽媽覺得自己是個永動機,根本沒有喘口氣的機會。

兩歲的孩子喜歡問為什麽,這是很典型的情況,家長處理得好, 就能把孩子養成「報恩仔」。

首先要理解,孩子到了需要獲取大量資訊的年齡, 他正在透過「為什麽」來理解因果關系。

家長在回答的時候,也不用太糾結正確答案,可以給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回答,能讓孩子理解,又能產生聯想就夠了。

比如孩子問:為什麽太陽落山了?

答:因為太陽累了。

問:那為什麽月亮不累?

答:月亮上夜班,天一亮它就累了。

問:為什麽太陽不上夜班?

答:因為太陽能給我們帶來溫暖和光亮,有太陽的時段才叫白天。

其次,孩子問為什麽,其實是談話的開始, 未來孩子能不能跟家長好好溝通,就看2歲時,您如何對待他的「為什麽」啦。

孩子問為什麽的本質,是想從對話中,與他人交換意見。

所以回答什麽不重要,家長的耐心和認真參與,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這時候因為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很有可能變得冷漠叛逆,未來就很難跟家長好好對話了。

二、動不動就打人

晨晨兩歲多,簡直是家裏的小霸王,稍有不順心,他就會動手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而且屢禁不止。

爸爸有時候會忍不住教訓他一頓,但這樣沒啥效果,過後晨晨還是頻繁打人,媽媽擔心他上幼稚園之後,也會攻擊同學。

這樣的孩子就肯定是來「討債」的嗎? 也不一定,因為兩歲的孩子,大概率會出現打人的行為,這並不是品德問題,而是他們還不具備約束自己的能力。

等孩子長大一些,他們就會明白,憤怒、生氣是屬於自己的情緒,他們可以選擇發泄或忍耐,當然也可以選擇做自己的喜歡的事情,趕走壞情緒。

孩子會動手打父母,是篤定父母不會「不愛」他們,對祖父母更是如此。

所以家長要做的是:樹立權威。

這並不是說,每次孩子要打人的時候,您就嚴厲地打回去,這會讓孩子覺得,凡事動手解決是對的。

我們要做的是,果斷地握緊孩子的小手,告訴他: 不可以打人,我不會允許你打我的。 並且給他一個適度的懲罰,比如:不可以吃甜點,或少看一次動畫片。

事後等孩子冷靜下來了,可以適度引導他: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可以跟媽媽說,用語言來表明自己的憤怒,媽媽會考慮你的意見,但打人是不對的。

只要處理得當,孩子打人的行為,最多一年就會過去的,家長不要太糾結。

兩歲打過父母的孩子,未來也有可能是來報恩的。

三、只要媽媽不要爸爸

小建剛過完兩歲生日,就添了個新毛病:不要爸爸。

爸爸給他穿衣服,他就會尖叫,爸爸遞給他水壺,他就能把水壺摔在地上,什麽事都要粘著媽媽,都要求媽媽來幫他。爸爸為此深受打擊,覺得寶寶不愛他了。

其實,爸爸的這種想法完全沒有必要,但小建的行為需要引起重視,稍微處理不好,孩子就會變成「討債仔」。

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在與父母爭奪掌控權!

在僅有的兩年人生經歷中,媽媽是小建的忠實擁躉,他需要什麽,都是媽媽照顧他,滿足他的。

所以對於小建來講,媽媽是個特別好用的「奴仆」, 使用媽媽,當然比使用爸爸,更得心應手。

這一點在全職媽媽的家庭,體現更明顯一點。

爸爸要知道,這並不是孩子不愛你了,也不是孩子不跟你親,其實是你參與的育兒活動太少了。

孩子並不知道,如果由爸爸來提供幫助,後面會發生什麽事,因為無從判斷,所以跟爸爸合作,還要承擔風險,那倒不如選擇媽媽。

而在兩歲的孩子心目中,這一選擇是可以由他來決定的。

這個想法很危險,所以家長一定要奪回掌控權。

告訴孩子,爸爸同樣可以幫你,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誰更方便,誰就去幫他,這些是由家長決定的。 即使孩子哭鬧,也要完成這次幫助,記住不要中途換人。

經過幾次之後,孩子就會知道, 在這個家中,他不是可以決定一切的人。

同時經過鍛煉,爸爸的育兒手法會更熟練,孩子跟爸爸也會產生默契,後面幾年孩子會出現更粘著父親的情況,媽媽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只要父母在孩子兩歲,從「服務型」父母,成功轉變為「權威型」父母,就能把孩子培養成「報恩仔」。

您家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討債的?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部份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立刪。

#望子成龍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