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也是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學習和使用的語言,但是現在「語文」這門課卻成了很多孩子的大難題。
尤其是對於上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來說,語文考試簡直就是大家的噩夢。
不僅需要大篇幅地寫字和閱讀,往往最後還得不到自己預想的分數。
作為中國孩子卻學不好語文,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一位網友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教的不考,考的不教,閱讀理解題超出教學範圍,閱讀理解題對課外讀物也沒有指定的範圍, 書海茫茫,孩子根本沒有見過,怎麽能分析到點子上。」
事實確實如此,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語文」這門課的考試會離課本內容越來越遠。
小學階段暫時還是以課本基礎知識為主,到了初中,就變成了這位網友說的狀態,一份語文試卷,光閱讀理解就有三篇之多,對課本知識的考核少之又少。
孩子們也都表示:這些閱讀題在課本上根本就沒見過,實在不知道該怎麽做。
家長們也都覺得,現在的語文實在不知道到底在教什麽,又在考什麽, 實在是最失敗的教學。
其實語文本身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科目,之所以會出現 「考的全不教,教的全不考」 這種怪現象,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以下 兩個原因。
第一、平時學的都是課本內容,考試考的全是課外知識
這是家長和孩子們最難以理解的地方。
學校裏每天在學的知識考試從來都不考,而考試出的題目都是很多孩子根本就沒讀過的文章,孩子們真的很難適應。
就 好像講課的和出題的是兩批人, 老師們按照教學大綱授課,課堂上只講教材中出現過的內容。
而出考試題的專家是另外一批人,他們可能並沒有在一線工作過,也沒有認真審視教學大綱的要求,二者之間缺乏溝通和銜接, 讓孩子和家長都無所適從。
第二、閱讀理解本身是主觀題目,現在卻被框定了標準答案
正如這位海南的網友所說:
「現在的語文閱讀理解連作者都考不出高分, 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樣,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就應該有不同的觀點,現在語文考試搞得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情況可能還得歸結於應試教育 ,有考試就要有成績,有成績就要對每一道題目進行打分,主觀題如果真的按個人見解批改那就很難有一個相對公平的衡量機制。
因此,出題人為每一道題都給出了所謂正確的方向,進而導致閱讀理解的答案逐漸被標準化, 從而喪失了原本的考核意義。
網上竟然還有專家提出增加考試難度,其實我想說: 千萬不要再難了!
語文本身就應該是一場溫暖的文化傳承, 大量超範圍的考題和不合理的標準答案已經讓這門課逐漸被孩子們恐懼和厭煩, 這對我們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希望那些專家能真正走進校園,和學校裏的一線老師們好好溝通,了解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從而解決現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語文發揮它真正的魅力。
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些經驗,雖然現在考試題目和課堂內容在表面上處於互不相幹的狀態,但其實語文的道理是相通的。
再難的閱讀理解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千萬不能完全圍繞著課本,一定要進行課外的拓展和延伸。
小學階段把基礎的字詞句學紮實,中學之後盡可能博覽群書,然後在這個過程中訓練思考、體會和總結的能力。
當我們擁有了更高的能力之後,答題的思路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