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大學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在上升。2023屆本科生在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為25.0%,較2019屆(23.1%)增長了1.9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就業的比例則從2019屆的17.7%上升至2023屆的20.1%,增長了2.4個百分點。伴隨著區域均衡發展的推進以及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轉變,更多人選擇返鄉就業(即在家鄉所在省份就業)。2023屆在中部地區就業的本科畢業生中,近九成(87%)屬返鄉就業;在西部地區就業的本科畢業生這一比例為80%。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和各地政府也在積極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就業重心不斷下沈。數據顯示,應屆大學畢業生近年來選擇到「縣級城市及以下地區」(以下簡稱「縣域」)就業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應屆大學生到中西部縣域就業比例增長,
中西部生源該比例提升明顯,占比約1/4
研究發現,大學生就業重心持續下沈。2023屆本科生到縣域就業的比例為27%,相比2019屆增加了6個百分點;2023屆高職生到縣域就業的比例為29%,相比2019屆增加了7個百分點。
到中西部縣域就業的大學生比例也在上升。2023屆本科、高職畢業生(均為16%)在中西部縣域就業的比例較2019屆(本科:12%,高職:13%)分別增長了4個和3個百分點。特別是家鄉在中西部的應屆大學生到中西部縣域就業的比例提升較多,本科從2019屆的20%提升至2023屆的24%,高職從2019屆的21%提升至2023屆的26%。
近年來,從中央到各地政府都在出台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返鄉就業。例如,人社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沈基層的意見】提出,力爭打造一批具有示範引領性的基層就業服務網點,加快形成上下貫通、業務聯通、數據融通的基層就業服務格局等,即是國家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弊端的積極舉措。
中西部縣域就業大學生:
教育業、政府機關、醫護機構就業比例更高;
高職生從事零售、農林牧漁等比例增長較多
教育業、政府機關、醫護機構是應屆大學生到中西部縣域就業的主要去向,他們更多投身到了基層治理和普惠性民生領域。
具體數據顯示,在中西部縣域就業的2023屆大學生中,本科生在「教育業」「政府及公共管理」「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的就業比例較高,依次為24.7%、14.8%、7.0%。其中,相比全國2023屆本科畢業生在「教育業」(13.6%)、「政府及公共管理」(6.7%)就業的比例,分別高出11.1個、8.1個百分點。
在該地區就業的2023屆高職生在「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教育業」「政府及公共管理」的就業比例依次為15.6%、10.1%、7.2%。其中,在「教育業」和「政府及公共管理」的就業比例相比全國2023屆高職生(5.5%、3.1%),分別高出4.6個和4.1個百分點。
值得註意的是,2023屆高職生在中西部縣域「零售業」(5.3%),「農、林、牧、漁業」(4.7%)、「住宿和餐飲業」(4.2%)就業的比例近年來增長較多,相比2019屆的數據,五年來分別增長了29%、21%、56%。
中西部縣域就業吸重力持續增強
大學生就業滿意度近五年提升明顯
數據顯示,近年來在中西部縣域就業的大學生,其就業質素逐年提升。
在中西部縣域就業的2023屆本科生起薪達到了5183元,相比2019屆的4720元,增加了463元;就業滿意度從2019屆的67%提高到2023屆的76%,提升了9個百分點。
在中西部縣域就業的應屆高職生起薪從2019屆的3889元增長到2023屆的4210元,增加了321元;就業滿意度則從65%增長到了77%,5年間提升了12個百分點。
這反映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西部縣域的經濟發展和「引人」政策為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薪酬水平。加之當地的就業環境逐步改善,大學生的工作體驗好感度因而也在增加。
據麥克思研究院數據說明:
2023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素的跟蹤評價,於2024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4.3萬、高職生樣本14.4萬;覆蓋了本科畢業生從事的573個職業,321個行業和高職畢業生從事的531個職業,322個行業。2019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素的跟蹤評價,於2020年3月初完成,收回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6萬、高職生樣本14.8萬;覆蓋了本科畢業生從事的587個職業、325個行業和高職畢業生從事的552個職業、328個行業。(策劃:趙瑩 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