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四川大學擬撤銷31個專業,怎麽回事?

2024-07-21教育

記得那一年,在四川大學的校園裏,每當夏日黃昏,學子們悠然漫步於林蔭小道,時常能遇見昔日的師兄師姐,他們談及往昔的專業故事,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與理想,仿佛那些日子,他們正一步步踏入各自專業的神聖殿堂。

然而,那時的我們,又怎能預料到,歲月流轉,一些承載了無數青春與汗水的專業,竟會在一紙通知中,悄然結束歷史的舞台。

2024年7月10日,四川大學的一則訊息,如同平地驚雷——擬撤銷31個專業。

一時間,那些曾經熱門的專業名稱,如材料化學、核物理、資訊保安等,竟也位列其中,即將成為過往雲煙。

不得不說,這不僅僅是一所大學的抉擇,更是時代洪流下,教育格局的一次深刻變遷。

高校專業的調整,絕非一蹴而就,亦非簡單的數碼遊戲。

自2019年起,全國高校專業布點的撤銷速度顯著加快,從最初的367個本科專業布點被撤銷,到2023年,這一數碼已激增至1670個,增幅高達4.5倍。教育部相關檔明確指出,對於連續五年停止招生且無在校學生的專業,原則上應予撤銷。

正是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四川大學等一眾高校,紛紛對專業設定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

此次四川大學撤銷的專業,廣泛涵蓋了從理工科到藝術類的多個領域。其中,不乏一些早已停止招生,逐漸淡出學生記憶的專業。

而這些被撤銷的專業,正是高校專業調整大潮中的一個微小縮影。

然而,專業撤銷的背後,並非僅僅因為學生數量的減少或招生的停滯。建築與環境學院的龍恩深教授透露,這些專業與其他保留的專業之間存在著較高的重合度,例如,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專業之間,就有不少相同的核心課程。

因此,撤銷這些專業,並不意味著相關學科的終結,而是一次更為理性的資源整合與最佳化。

專業的撤銷與新設,猶如一盤復雜的棋局,每一步都牽動著全域。

在撤銷31個專業的同時,四川大學也在積極申報新的專業,如生物質技術與工程專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還預備案了多個與智能相關的專業,如智能資訊工程、智能建造等,以適應新技術、新產業的蓬勃需求,迎接未來發展的挑戰。

高校專業調整的背後,是教育部近年來持續推動的專業最佳化與升級改革。

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定調整最佳化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最佳化調整高校20%左右的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的專業,同時淘汰那些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正是在這樣的政策指引下,全國高校紛紛行動起來,進行專業的調整與最佳化,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步伐。

此外,高校的專業調整,不僅僅是為了迎合政策的變化,更是為了緊密貼合市場需求和社會的發展。隨著新一代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全球已邁入工業4.0的新時代,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隨之進行了轉型升級。

各類「智能+」專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一些傳統專業則面臨著被淘汰或整合的命運。高校在新增專業的同時,也必須做好內部的最佳化調整工作,不能一味地只增不減。這也是近年來專業撤銷力度不斷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四川大學的案例來看,專業的撤銷與新設,不僅是對現有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布局。

龍恩深教授提到,學院在五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專業的整合工作。那些被撤銷的專業與現有專業之間存在著較高的重合度,透過大類招生的方式,學生的培養質素並未受到任何影響。

這種整合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競爭力和適應力。

然而,高校專業的調整並非一帆風順,其中也伴隨著不少挑戰和難題。

教師的轉型便是其中之一。專業的撤銷往往意味著相關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方向需要進行調整。如果教師的研究和教學方向與新設專業相關性不強,那麽高校就需要引進新的教師資源,這無疑會增加高校的用人成本。

因此,如何在專業調整中平衡教師的利益、保證教學質素,成為了高校面臨的一大難題。

另外,專業調整還涉及到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的變化。

申報新專業並不僅僅是換個名字那麽簡單,更需要完善課程體系、調整培養方案。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鄔大光指出,未來的專業調整應該淡化專業的界限、強化課程的重要性,透過課程改革來推動專業的改造和升級,透過知識的更新來推進專業的持續發展。

專業調整的真正落地,不僅僅在於專業名稱的變化,更在於課程體系的最佳化和教學質素的提升。

對於學生而言,專業調整帶來的不僅僅是選擇上的變化,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在選擇專業時,學生和家長不僅要看專業的名稱,更要深入關註其課程設定、培養目標和就業前景。

高校在設定專業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區域特點和自身的特色優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需求,而不是盲目地追隨熱點。

四川大學此次撤銷31個專業,正是全國高校專業調整浪潮中的一個縮影。

高校在設定和調整專業時,應該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同時兼顧市場需求和社會的發展變化,註重課程體系的最佳化和教師隊伍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在時代的變革中立於不敗之地,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適應未來發展的優秀人才。

綜上所述,在這個資訊爆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裏,高校專業的調整和最佳化將不斷推進,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

在這場專業調整的大潮中,高校應該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專業設定和課程體系的不斷最佳化和創新,為新時代的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