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想要寶寶牙齒長得好,這些誤區要避開!

2024-04-27教育

阿姨正費力地給兩歲的小孫子小寶刷牙。這一幕引來周圍鄰居的關註。李奶奶見狀,心疼地走過來,拍了拍王阿姨的手臂,說:「孩子還這麽小,牙齒有點黃就黃吧,又不是恒牙,早晚要換的,何必讓他受這份罪?」

王阿姨聽後,眉頭緊鎖,反駁道:「您可能不知道, 乳牙的健康直接影響恒牙的發育,而且現在孩子齲齒率這麽高,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01. 正確餵養奠定口腔健康

母乳餵養優先: 被譽為「生命之初的黃金液體」,母乳富含免疫活性物質、抗體、益生菌及多種營養素,能夠有效抑制口腔有害菌群生長,降低嬰幼兒患齲病的風險。

相較於配方奶粉和混合餵養,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口腔環境更為健康,牙齒更易保持潔凈。 世衛組織推薦新生兒出生後6個月內實行純母乳餵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延長至2歲或以上。

合理調整餵養頻次: 隨著寶寶的成長,1歲後應逐漸減少餵養次數,特別是夜間餵養。頻繁夜奶不僅可能導致孩子過度依賴,影響其自主入睡能力。

更重要的是, 長時間含著乳頭睡覺會使牙齒長時間浸泡在奶液中,增加齲病發生的可能性。 逐步減少夜奶直至完全戒斷,有助於維護口腔清潔,降低齲齒風險。

適時過渡到杯子餵養: 長期使用奶瓶不僅易引發「奶瓶齲」,即牙齒表面因長期接觸含糖液體而發生脫礦、蛀蝕,還可能影響孩子咀嚼功能的正常發育。

建議在孩子滿1歲後,逐漸減少奶瓶的使用,尤其是在餵含糖液體時,改用杯子或勺子。 這樣既能鍛煉孩子的口腔協調能力和吞咽技巧,又能減少牙齒與糖分的直接接觸時間,降低齲病風險。

掌握正確餵養姿勢: 不正確的餵養姿勢可能導致孩子下頜前伸或後縮,形成「地包天」或「小下巴」,影響頜面部美觀及咀嚼功能。

正確的餵養姿勢是將孩子斜向上抱起,使其身體與水平面成45度角左右,頭部略高於胃部,確保奶液順暢流入胃部,避免回流引起嗆咳。

使用奶瓶餵養時,要選擇與孩子月齡相符的奶嘴,孔洞大小適中,既能讓奶液自然流出,又能讓寶寶充分鍛煉吸吮力,促進口周肌肉骨骼的正常發育。

02. 糾正不良習慣預防牙列畸形

適時戒除安撫奶嘴: 安撫奶嘴在一定階段可以幫助緩解寶寶焦慮情緒,促進口腔肌肉運動,但過度依賴或使用時間過長,可能對口腔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安撫奶嘴可能導致牙齒排列不齊、上下頜關系紊亂,甚至影響語言發音。 建議在孩子1~2歲時,有計劃地逐漸減少安撫奶嘴的使用,兩歲後完全戒斷,以避免對牙列和頜骨發育造成長期損害。

糾正吮指、咬物習慣: 嬰幼兒時期的吮指、咬物行為多屬正常生理需求,有助於緩解出牙不適,但如果持續到學齡前仍未改正,可能對牙齒及頜面部形態造成不良影響,如牙齒錯位、開合、前突(齙牙)等問題。

家長應密切關註孩子的行為習慣,適時給予溫和引導,透過提供豐富的玩具、遊戲等方式轉移註意力,幫助孩子逐步擺脫不良口腔習慣。

避免口呼吸: 長期張口呼吸不僅可能導致牙弓形態異常、上前牙前突,還可能引發呼吸道問題、影響睡眠質素。

對於存在鼻塞、腺樣體肥大等導致口呼吸的疾病,應及時就醫治療。家長也可透過觀察孩子睡姿、提醒其閉口呼吸等方式,逐步糾正口呼吸習慣。

定期口腔檢查與早期矯治: 對於已經出現或可能存在牙列畸形風險的兒童,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發現、早幹預。

若發現牙齒擁擠、反頜、偏頜等現象,應及時咨詢專業口腔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早期矯治方案,如使用功能性矯治器、間隙保持器等,防止問題加重。

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關鍵期的嬰幼兒來說,健康的牙齒不僅是咀嚼食物、輔助發音的基礎,更是他們自信微笑、展現童真魅力的寶貴資本。

每一位家長都應高度重視寶寶的口腔健康,從日常生活中點滴做起,糾正不良習慣,采取科學餵養方式,為孩子打造堅固、潔白的「人生第一副牙齒」。

註:文中內容 僅供參考 部份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