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趙德奇:賞石暇余說拙意

2024-04-20收藏

胡兆康·古猗園藏

我以為,能讀懂傳統石漏、瘦、皺、透的很多,能讀懂象形石的幾乎是老幼婦儒,但讀懂「拙」味道的人則偏少。

拙,不巧也;拙,鈍也。多年前,一位傳統石的名家曾對我講:「漏、瘦、皺、透、倒掛、過橋、避雨等等的傳統形態,固然不錯,但能看懂其中鈍頭鈍腦,拙中藏美的則為高手了。」還加重語氣地說:「拙美不同於撫媚和秀美,她是一種古樸別致,藏美於稚而有厚重感的美。」

葛星藏石

而在石頭上領悟做人的道理卻主要是學習了石頭的「拙」,而早期的我則自以為是地淺釋其義,對拙則習慣性地不屑一顧。

有了些年紀後開始領悟:「拙」即笨也,也常作謙辭之用。但此詞給我的印象還是較差,並不能從中領悟更多的道理。

杜海鷗藏石

請看:生性笨謂之性拙;外行做事謂之拙行;淺薄之見謂之拙薄;粗陋膚淺謂之拙易;粗率謂之拙率;淺陋謂之拙淺;粗俗的男人謂之拙夫;智商不夠謂之拙智;粗俗謂之拙俗;眼光短淺謂之拙眼。至於拙見、拙筆、拙稿則是謙辭而已。

杜海鷗藏石

後來稍懂了一些舊氣帶來的美,半懂似懂地讀了一些石譜,揣摩地仰視了一些經典的傳統名園名石,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些自以為是的領悟,原來拙中有大智若愚的美。

這些美在書法中,如著名書法家賴少其、鄭板橋等均有傑出表現,在篆刻中、繪畫中、雕塑中、民間藝術中、古玩雜件中都有體現,在大雅之後的頓悟便是拙美,在觀賞石中便是醜中之美,但拙美絕不是粗糙。

胡兆康·古猗園藏

我仔細琢磨了老子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名句後對拙有了開悟性的認識。原來,美的更高層次的表現手段,往往用其反面的形式來實作。

杜海鷗藏石

我開始越來越關註和欣賞起鈍頭鈍腦但變化有致,拙中藏巧的傳統石,越來越體會到其中的韻味,也似乎明白了有些高手,為什麽常常對糊裏花哨「不響」,大概是因為「不屑」。

蔡秒福藏石

有點意思的是,2009年冬,在滬太路石市發現一方心中早已存在的,拙中見巧的石頭,十分耐看。配了個王國強的底座並刻上並修改了某大文豪的詩句:問余何意醉此山,笑而無語心自閑,金樽功名盡散去,石中天地非人間。

趙德奇舊藏

後因家缺三鬥米而折腰,把它賣了。不想一位南方的石友,在日本以古石的名義把它拍了回來,並著文說是清早期的藏石,弄得我不安了許久。

胡兆康·古猗園藏

自此我心中更思忖著對「拙」的理解,便有了些自認的收獲。盡管古石名家杜先生常說我古的有點膚淺,我也顧不得理會那麽多了。

杜海鷗藏石

直到最近又讀到了韓非子的「巧詐不如拙誠」的名句時。更明白了做人也是一樣,拙誠的重要性和巧詐的卑微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更理解了質樸無華之美的厚重,禮貌地保持對糊裏花哨的距離,謙虛地向」拙」三躹躬。

寫於2010年2月5日

改於2024年3月26日

【幾方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