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洞悉文學家對供石獨特審美和收藏觀 珍貴拍品亮相上海明軒2024秋拍

2024-09-02收藏

在今年上海明軒2024年秋拍一間屋專場中,來自明代明代文學家王鏊舊藏紅太湖供石擺件格外引人矚目。

文學家收藏觀文人供石的拍賣在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註,這些拍品不僅展示了文學家們的獨特收藏品味,還體現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

紅太湖石的紋理錯綜復雜、層次分明,常見的紋理有紅衣、紫衣、青衣等。這些紋理與紅色基底相互映襯,使得紅太湖石更加具有藝術感和觀賞性。紅太湖石主要產自江蘇太湖地區,其形成與該地區獨特的地質條件、氣候條件以及長期的自然作用密切相關。太湖周圍水土資源豐富,降雨充沛,為紅太湖石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王鏊不僅以文學成就著稱,還熱衷於藏書和藝術品收藏。他的藏書樓名為顏樂堂,所藏珍本頗多,同時他也對各類藝術品有著濃厚的興趣,供石作為文人雅士喜愛的賞玩之物,自然也在他的收藏之列。

紅太湖石以其鮮艷的紅色和細膩溫潤的質地著稱。這方賞石不僅色澤誘人,而且透漏有加,即石體內部紋理清晰可見,透出一種空靈之美。皮殼老辣,說明其經歷了長時間的自然風化,更加增添了古樸的韻味。擊之磬聲,是高品質賞石的一個重要特征。磬聲清脆悅耳,說明這方紅太湖石的質地堅硬且內部結構均勻,沒有過多的裂隙或雜質。

從石質、色澤、加工痕跡以及整體風格來看,這方紅太湖賞石很可能是明代或更早時期的作品。特別是其加工方式遵循自然秩序和原則,避免了過度的人工幹預,這種審美理念在明代文人賞石中尤為突出。同時,也有可能追溯到宋代,因為宋代是中國賞石文化的鼎盛時期之一。

楠木座方正平素,四面開壺門,做工考究規矩大方,是典型的明式風格。楠木材質珍貴,常用於制作高檔家具和藝術品底座。這方紅太湖賞石配以原配的楠木座,不僅提升了整體的觀賞價值,也進一步印證了其明代或更早的歷史背景。

這件黃靈璧石,無疑是大自然歷經千萬年雕琢的傑作,它不僅承載著千年的風霜與故事,更以其獨特的形態、色澤與音韻,展現了無盡的藝術魅力與深厚的歷史底蘊。

通體金絲黃的色澤,在彩色靈璧石中實屬罕見,其色澤之高貴。石質油潤如玉,包漿厚重,更添了幾分古樸與神秘。其形狀怪異,無本無根,卻又削瘦嶙峋,挺拔不屈,仿佛是大自然隨意揮灑的一筆,卻又恰到好處地勾勒出了一幅山巒起伏的壯麗畫卷。

更令人稱奇的是,輕輕彈擊此石,竟能發出如青銅般的妙音,清脆悅耳,余音繞梁。這不僅是對其石質堅硬、內部結構均勻的最好證明,更是大自然賦予這方奇石的又一神奇之處。

而原配的明式黃花梨底座,更是為這方奇石增色不少。黃花梨的紋路變化多端,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與石之險峻形成鮮明對比,卻又在對比中找到了一種和諧與平衡。兩者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