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集齊康熙通寶二十局套子錢佩戴身上,吉祥如意,保平安

2024-03-10收藏

開始收藏的時候,就聽長輩說,康熙通寶背漢字錢可以湊成一套20個,每個錢背漢字代表一個鑄造局,正好可以拼成一首押韻順口的五言詩:「 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陜雲漳 」,亦稱為詩文套錢。

民間還傳說 ,集齊康熙二十個局名的錢並佩戴在身上,可以吉祥如意,除惡避邪保平安。外出經商的人如果佩戴這組套子錢出門去做生意,更可招財進寶、馬到功成、萬事亨通,並且具有「走夜路不招鬼」的神奇功效。這麽神奇的一套東西,自己一聽說,就定下了目標,信心滿滿盡快實作!可造化弄人,集齊一套,足足花費自己一十八載春秋!

166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位,改元康熙。康熙帝在位的61年間,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整個社會處於比較穩定和繁榮階段,經濟發展很快,商品交換、貨幣經濟都比較發達,亦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康熙在位時,全國開設了鑄錢局二十四處。

「康熙通寶」錢幣的背文除工部、戶部所設的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均為滿文外,其他外地錢局鼓鑄的通寶錢的背文左為滿文紀地、右為相應的漢字紀地。康熙通寶背滿漢文的錢局分別有:

同(山西大同)、福(福建福州)、臨(山東臨清)、東(山東濟南)、江(江蘇江寧)、宣(河北宣化)、原(山西太原)、蘇(江蘇蘇州)、薊(河北薊州)、昌(江西南昌)、南(湖南長沙)、河(河南開封)、寧(甘肅寧夏)、廣(廣東廣州)、浙(浙江杭州)、台(福建台灣)、桂(廣西桂林)、陜(陜西長安)、雲(雲南昆明)、漳(福建漳州)二十種。

我第一次見到的康熙套子錢, 有康熙背昌、薊、同、廣,後來很快也收到了浙、東、寧等其他錢局(包括一些復品),但自己也發現,由於這套錢在全國各地分別鑄造,受地域和鑄造時間長短影響,背福、彰、江、桂略少,多年收集手頭也不過個把。

康熙背南一直到1996年夏,我才在老家偶遇,當時以三塊錢價格購得,雖然磨損嚴重,品相很差,但自己也相當高興, 畢竟經過「八年抗戰」,這套錢已經集到第19枚。

就剩康熙背「台」了,本想乘勝追擊,一舉收復,可誰知一晃十年,直到2006年9月,自己才在一家「開元泉社」的網站,以每枚55元的價格,從廣西泉商處購得五枚,至此才功德圓滿,集齊一套。

有時想, 等待是一種痛苦,因為老感遙遙無期,不知何時才是終點結束;等待又是一種幸福,因為只要專一堅韌,快樂隨時隨地便會降臨 。從懵懂少年到而立之年,每每回首這套錢的枚枚故事,都是滿滿的喜悅和暖心。

康熙套子錢中 最難集的是背台字錢,主要原因在於其鑄造時間短,流通範圍小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出兵收復台灣,從此,這塊三萬六千平方公裏的祖國疆土,重新納入中央政權管轄之下。統一前,台灣曾行使南明桂王永歷年號錢,為了統一貨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福建巡撫張仲舉奏請設台灣局,經題準後,即設爐開鑄背有滿漢「台」字的康熙通寶錢。

由於台灣本地不產銅,鑄錢所需銅料大都來自於大陸或回收南明舊錢,為節省成本,台字錢比內地所鑄錢略小,重量亦輕,且台灣府鑄錢僅三年,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就停鑄了,流通量遠不如其他錢局錢,傳到後世當然稀少。

康熙背台錢雖少,但 它有力地證明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的神聖領土 ,意義非凡。自己曾為南京【金陵晚報】副刊寫過一些錢幣收藏的稿子,也專題撰文論述過康熙背台錢。因當時自己手中沒有實物,發表於報紙上的錢拓,還是自己照著錢譜用黑筆一筆筆摹出來的。由於對康熙詩文錢的喜愛,自己也一直留意清錢背後的滿文,乃至清代所有錢局的滿文寫法和地點方位自己都了如指掌。

由於康熙套子錢普遍制作精美、規整,錢型厚重,文字美觀大方,乾隆時期就有人佩戴收藏。又因人們長期攜帶二十枚銅錢很不方便,於是民間匠人就把這二十個字集中刻鑄在一枚錢幣上,產生了一種「康熙二十錢局記地詩」花錢,這樣既方便攜帶,又滿足了人們祈求平安吉祥的願望,流傳也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