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我已經八個月沒買錢幣了」

2024-04-13收藏

(明 泰昌通寶,清 順治背戶)

引子:

玩錢幣這些年來,身邊聚了一群錢幣搭子,銖兩的、五代的、徽宗的、原生的...每次碰上都會聊聊最近的收獲。

前幾日微信刷到一個搭子的朋友圈,想來好久沒聊錢幣了,就去問了一問,結果他回我 「已經八個月沒買錢幣了。」

這一年來,文章下總有留言, 三個月沒買的,六個月沒買的,甚至一兩年的,

我總覺得這些泉友或還不夠忠誠,也或是行情的一時打擊。

直到這個從畢業一起玩到現在、無數次一同逛市場、無數夜聊起錢幣而不盡興的朋友,也八個月沒買錢幣了,著實讓我吃了一驚。

錢幣收藏的形勢到了何種程度,我內心總是逃避的,

但我也知道,逃避不是辦法。

借著這次和錢幣搭子聊天的契機,

我將話題做了些深入,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帶領大家找尋現狀深層的原因,並能引起一些警醒。

1

「感覺沒什麽玩頭了」

首先是一個老玩家的瓶頸。

用他的話說,就是「感覺沒什麽玩頭了。」

我能理解沒什麽玩頭的感覺,

一個錢幣愛好者往往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

不懂錢幣卻想暴富的幻想;

感受歷史無窮的魅力;

不斷的豐富品種;

追逐少見的品種,名譽的版別,多樣的銹色;

撿漏,賺錢的樂趣。

很顯然,到了這一步,就是瓶頸了。

如果一個愛好者該有的錢幣都有了,剩下的也高攀不起,自己既非專業學者,也無意深摳版式,那麽錢幣,也就到頭了。

再想繼續玩下去,就需要挖掘更多的新鮮感和趣味性,開辟更多的專題,這對於眼下的環境來講,有點難。

現下很多玩家都卡在這裏,

購買欲也卡在這裏。

2

「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掉」

其實到了收藏的瓶頸期也還是有動力的,

比如認知程度帶來的撿漏,溢價小精品的多多益善,錢幣變現賺錢帶來的快感...

但是市場的變化之快,很難容下這樣的動力。

品相至上的價值觀很沖擊傳統的收藏理念,

朋友發現,好的品相原來也沒這麽貴,但這兩年 「再想買已經買不起了」。

朋友還發現,品相一般的品種原來也沒這麽難賣,少見的一直有市場,但這兩年 「再想賣已經很難賣掉了。」

再加上資訊時代撿漏越來越難,

一旦陷入變現難,資金就無法周轉,收藏就無法繼續,再玩下去,確實不容易。

(五代·天福元寶右挑)

3

「突然就不敢買錢幣了」

真正打擊朋友的, 是去年一次被騙了兩萬多塊錢,

錢幣是假貨,報案沒結果,也就不了了之了。

市場亂象的點滴壓在每一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大山, 這兩年的 造假,詐騙,修補上色,假幣入盒, 樁樁件件都在挑動玩家的神經。

我雖「大難不死」,

但旁觀而見受害者,卻也是心如刀絞。

玩家們「突然就不敢買錢幣了」,

很多原因不一一深究,

就是身邊最親近的泉友,這兩年也轉而專題軍品、徽章,可見對這個圈子的亂象失望之極。

4

「由奢入儉難」

朋友隱晦的表述中,還有一個值得發掘的原因,

那就是 「由奢入儉難」。

當我跟他表示,我也是消費降級,轉而玩一些趣味小品種、美品小批次時,

他是無法理解的。

玩到了周元漢元的人,很難再回頭去對宋元產生興趣;玩徽宗版的人,也很難再去鉆入浩瀚繁雜的元豐熙寧裏;玩到了大珍名譽品的,更不會屑於一兩千的品種...

這在我和其他泉友的交流中也有發現,

除了品種無法由奢入儉,

品相,玩法,生意,同樣都不願意由奢入儉。

所以他們只能寧缺毋濫,寧優不庸,買不動了就不再買了。

(清)

5

「顧不上」

朋友的降低購買頻次、錢幣關註,從我的觀察,是從21年就開始的。

彼時錢幣尚未見頹勢,

但那一年,他結婚了。

我也是已婚有子,能夠明白有了家庭之後,玩錢幣的巨大區別。

那種市場想去就去,外地說走就走的狀態會發生斷崖式的變化,

這種變化用朋友的話來說,就是 「平時看看你的公眾號,就等於還在玩錢幣了」。

6

「只想攢錢」

最後是經濟問題,

朋友一直工作穩定,績效可觀, 但是到了去年,他也降薪了。

現在連平日逛個商場,下個館子都要計劃一下,更不用說是作為業余愛好的錢幣。

既然錢幣行情下行,基金血虧,黃金又不敢買,

他現在一心一意,就想攢錢。

除了還房貸,剩下的都是給孩子攢奶粉錢,給家庭攢保障。

至於朋友攢了多少,我沒問,但我這兩年也在攢,攢錢,很上頭。

朋友還聊了些對接下來形勢的判斷, 在他眼裏,攢錢是普通人最後的安全感。

深以為然。

(金·大定通寶)

以上是一個雖然不買錢幣了,但還在關註錢幣的朋友, 用他的話說「平時看看你的文章,就等於還在玩錢幣了」。

這也是一個尚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玩家,

說完全因為買不起而不買了,不至於,

但確實是在大環境下變得更加保守、謹慎。

他也許不能代表所有人,

但我相信,很多人能從他的事例中,多多少少找到點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