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自誕生起,因其工藝的復雜性,顏色的絢麗而備受宮廷貴族的喜愛。
因此本期依舊為大家分享一些故宮舊藏,讓我們一起領略中國不同時期的掐絲琺瑯器之美。讓珍寶穿越時空,訴說歷史和藝術的美好。
一、掐絲琺瑯松鶴蘆雁圖扁瓶
銅胎 鎏金 。圓口,長直頸,扁圓腹,長方形足微撇。通體天藍色地,頸部飾 纏枝 蓮紋、 蕉葉紋 、 回紋 各一周,足壁飾 夔龍 紋。腹部在卍字錦地上一面飾蘆雁圖,一面飾松鶴圖,畫面尤為寫實,細節表現清晰完整。
掐絲琺瑯 器物,要經制胎、掐絲、點藍、焙燒、打磨、鎏金等多道工序方能制成,工藝繁雜,成本高昂。此瓶胎體厚重,鎏金飽滿,紋飾精美,可謂清宮舊藏掐絲琺瑯工藝精品。
二、掐絲琺瑯鳧尊
鳧做昂首站立式,身羽向後飄,長尾向前卷。鳧背開一圓槽,裝連橢圓形尊。鳧身以綠色為地,以掐絲為紋,以彩釉飾羽毛。尊以淺藍色琺瑯為地飾 勾蓮紋 和太極圖。 鳧是一種水鳥,俗稱野鴨,因與福字同音,故多用以制作工藝品,在觀賞之時先博得口彩,十分吉利,因而是古代宮中頗受喜愛的陳設品。
三、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盒
盒圓體,子母口,圈足,蓋、盒各半。蓋頂做蓮花苞形鈕,鈕下托銅鎏金 鏨刻 蓮瓣紋座。蓋面與盒壁各飾纏枝蓮花四朵,有紅、黃、藍、白四色,上下對稱。 此物原藏紫禁城外 景山 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
四、掐絲琺瑯獸面紋出戟斝
斝敞口,鼓腹,三角式外撇高足,口沿立對稱菌狀柱,頸、腹部三面出戟,一邊有鋬。通體鎏金地,以黃、紅、綠、白、黑、淺藍、寶藍、淺綠等色琺瑯飾獸面紋和 蕉葉紋 等。 斝為古代飲酒器具。此器以大面積的鎏金和黃色釉為地,與常規的以藍色為地的裝飾,在視覺效果上完全不同,具有別樣美感,十分獨特。
五、掐絲琺瑯螭紋方奩
奩弧形蓋,直壁下斂,方形圈足,足四邊中部各有一半圓形孔,蓋面至足部施八道鎏金齒狀 出戟 。蓋面近鈕處飾 雷紋 ,中部飾波曲紋,近沿處飾螭紋。器體分三層,分別裝飾形態各異的螭紋。 此器仿照商代青銅禮器方彜制作而成,胎體厚重,制作規整,色彩沈穩,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是清乾隆朝琺瑯仿古器中的精品。
六、乾隆款掐絲琺瑯山水樓閣圖銅鏡
鏡圓形,背面邊沿凸起邊棱一周,內作掐絲填彩釉的裝飾。近景方亭矗立,周圍布以綠草紅花。中景以月洞門的矮墻為界,其後古樹參天,樓閣高聳。遠景雲朵飄浮,碧波蕩漾,水天相連。整個畫面寧靜優美,宛若仙境。左下側在奇石處嵌長方形銅鎏金片,上 陰刻 楷書「乾隆年制」豎行款。 清宮檔案中所見琺瑯鏡的制作很少,因此流傳下來的就更少。該鏡掐絲精細,色彩飽滿,構圖復雜,內容豐富,具有乾隆朝典型的工藝特征,為傳世精品。 鏡配有原裝藍布外套,套面中心呈放射狀的層層金片上殘留著翠羽,可見原為點翠裝飾。四周以雙螭捧壽紋環繞,紋理由米珠縫綴而成,精工巧妙,為宮廷華麗包裝的寫照。
不難看出,從古至今,人們對於琺瑯器都是非常喜愛的。而掐絲琺瑯作為高難度、具有傳承意義的琺瑯工藝之一,值得我們不斷學習探索,欣賞美、傳承美、發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