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中國古代銅鏡的不同用途與鑒定

2024-03-05收藏

漢代劉歆所著【西京雜記】中記載了一則「秦鏡高懸」的故事:

「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裏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硋。…… 秦始皇常以照宮人 ,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在秦始皇的鹹陽宮中,有這樣一面神奇的鏡子,人走到面前,即能照出倒影。若將手捂在心口,則五臟俱見。

秦始皇將銅鏡懸於宮中,實則是為了震懾人心,明辨忠奸。若有人心懷不軌,將在銅鏡前「膽張心動」,而此人必被秦王除之。

衙門作為古代司法機構,其大堂常掛「明鏡高懸」或「秦鏡高懸」,便是取自秦始皇這面神奇的鏡子,希望官員明辨是非、公正廉明。

秦王鏡寬四尺、高五尺九寸,換算成今天的尺寸,是足足有一米多高的大方鏡,它與鹹陽宮的巍峨氣勢相得益彰。

西漢 矩形龍紋銅鏡 長115.1cm 寬57.5cm 厚1.2cm 重56.5kg 淄博市博物館藏

如此大的方形銅鏡十分罕見,秦王鏡早已佚失。有幸的是我們如今仍能看到西漢早期的一面大方鏡,它出土於山東淄博齊王墓陪葬坑,在銅鏡的背面飾淺浮雕龍紋圖案,四角與中間共有五個環形鈕。

明是非 辨忠奸

中國古代銅鏡有著四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它承載著豐富而深厚的文化涵義。除了照容的基本功能之外,還有諸多其他功能。

秦王鏡顯示出了銅鏡明辨忠奸、威懾群臣的政治功能,至隋唐時期,我們仍能在銅鏡銘文上看到這一文化的延續,「賞得秦王鏡」便是此類銅鏡的代表。

隋代 「賞得秦王」四瑞獸銘帶鏡 直徑10cm 山西博物院藏

銅鏡銘文: 賞得秦王鏡,判不惜千金。非關欲照膽,特是自明心。

照 容 貌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鑒照容貌、整理衣冠是銅鏡最原始的功能,也是貫穿始終的功能。

賞 賜

唐玄宗在【千秋節賜群臣鏡】一詩中寫道:「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後,遇象見清心。」

據【唐會要·節日】記載,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的八月初五,是唐玄宗44歲生日。皇帝宴請百官於花萼樓,期間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等人上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

以後在每年的千秋節,唐玄宗命工匠鑄造「千秋」銘文銅鏡,用以賞賜群臣,寓意江山永固、千秋萬代。

唐代 「千秋」銘單龍鏡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外 交

古代日本極為推崇中國文化,歷朝歷代都有不少遣唐使前來朝貢、學習。盛唐時期,銅鏡作為國禮,由遣唐使帶回日本,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日本正倉院所藏的一批唐代銅鏡。

這批銅鏡包括工藝繁復的唐代特種工藝鏡、五嶽真形鏡、雙龍鏡、寶相花鏡等,品類豐富,工藝極為精良,有些甚至為國內罕見,屬重要的唐代工藝珍品。

唐代 螺鈿鏡 直徑32.8cm 重3514.8g 日本正倉院藏

唐代 金銀平脫鏡 直徑28.5cm 重2928.6g 日本正倉院藏

道 教 鏡

道教鏡是指以道教題材為主題紋飾的銅鏡,如升仙、八卦、五嶽真形、天幹地支、日月星辰等。

道教鏡為其教義服務,主要功能為辟邪祈福、得道升仙,進而使其宗教得到迅速傳播。自漢唐以來,道教鏡品類繁多、數量亦不少,直至清代仍廣泛流行於民間。

唐代 五嶽真形鏡 直徑27.4cm 重3258.7g 日本正倉院藏

唐代 上清含象鏡 上海博物館藏

佛 教 鏡

佛教在中國流傳甚廣,而以佛教題材為紋飾的銅鏡同樣豐富多彩。蓮生童子、佛像鏡、梵文鏡、準提鏡等銅鏡體現了佛教在古代中國發展、傳播的盛況。

唐代 佛像鏡 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藏

明代 準提鏡 故宮博物院藏

婚 嫁 鏡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自漢代開始,銅鏡中常見對愛情的描述,如「長相思、勿相忘」,「君有行,妾有憂,行有時,返無期 ,願君強飯多勉之,仰天太息長相思」等等。

古代女子出嫁,銅鏡是最重要的陪嫁品之一,不但是為了到夫家之後日常使用,更是對婚姻的美好祝福。如唐代真子飛霜鏡中的銘文中寫道:「鳳凰雙鏡南金裝,陰陽各為佩,日月恒相會,白玉芙蓉匣,翠羽瓊瑤帶。同心人,心相親,照心照膽保千春。」其內容無一不顯示對新婚夫婦永結同好的企盼與祝福。

南北朝時,陳國樂昌公主與其丈夫破鏡重圓的故事,更是用銅鏡象征了堅貞不屈的愛情,傳為千古美談。

唐代 真子飛霜鏡 衢州市文管會藏

銅鏡銘文 :鳳凰雙鏡南金裝,陰陽各為佩,日月恒相會,白玉芙蓉匣,翠羽瓊瑤帶。同心人,心相親,照心照膽保千春。

銅鏡的使用持續了四千多年的時間,即便是在明清時期有了玻璃鏡的出現後,銅鏡仍然是十分普遍的日常器物。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銅鏡在銅質、器形、紋飾、涵義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均呈現出獨特的時代風貌、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

從其使用功能的角度來看,除了照容貌、正衣冠之外,又有驅邪祈福、賞賜送禮、婚嫁喪葬等多種用途。銅鏡是內涵極其豐富的古代工藝珍品,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鑒別銅鏡真偽我們可以遵循一看、二掂、三摸、四聽、五嗅的方法。

一 看:

首先我們要看銅鏡的總體氣質,真品氣韻舒展自然,而偽品則顯得呆板僵硬。其次要看銅銹,一件銅鏡在土裏經過成千上百年的掩埋,銹色變化豐富、層次分明,偽品銹色難以達到這種程度。第三要看紋飾,偽品紋飾雖為仿古,但所呈現的效果大有不同,要麽過於規整不自然,要麽無半點神韻。第四要看鑄造工藝,古代銅鏡鑄造工藝與今天有較大差異,且在鑄面上會留下明顯的工藝特征。第五要看銅質,古代銅鏡以高錫或高鉛青銅鑄造,今仿品以紅銅、黃銅鑄造,在質感、重量上都差異明顯。

二 掂:

古代銅鏡經過上千數百年的時間,銅質變得疏松,重量較輕,同等大小的銅鏡,仿品質素更重,有經驗者上手一掂就可大致判斷真偽。

三 摸:

銅鏡作偽的重要步驟就是作偽銹,很多偽銹都是用膠水調和顏料進行塗抹,牢度不強,往往容易用手抹掉。如果某些偽銹牢度較強,手不能輕易抹去,可用刀輕輕刮削,則真偽立辯。

但有一種情況需要特別註意,就是種植銹。仿者從價值不高的老鏡中取出一塊或數塊有銅銹的部份,鑲嵌於新鏡中,此時經驗不足的藏家看到確實是老銹,就容易被迷惑。

四 聽:

古鏡銅質疏松,聲音暗啞發悶,新仿質地細密,聲音洪亮。聽聲音是辨別銅鏡真偽的有效方法。

五 嗅:

偽鏡離不開化學原料,嗅之則有化學的味道,真品氣息自然。如取偽鏡銅銹一小塊焚之,會產生強烈的化工味道,真銹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