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博物齊魯|泰山帶香味的「獅子」

2024-04-11收藏

沈香獅子

山東,傳統認知中的「東方」,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歷代名賢輩出,境內遺存了大量遠古以來的文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這是沈香獅子的展出「首秀」,在由國家文物局、山東省人民政府指導,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禮運東方——山東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上,它一次次「驚艷」慕名而來的觀眾。

泰山是中華文明的見證,是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從秦朝開始直至清代,都有歷代帝王親自或遣官登泰山封禪或祭祀的記載。在歷史積澱中,泰山逐漸成為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和精神山。

乾隆皇帝對泰山非常崇拜,一生曾多次登臨泰山,成為中國古代帝王中祭祀泰山次數最多、同時也是作詩立碑最多的一位皇帝。乾隆皇帝每次到泰山祭祀,都要帶去數量眾多、制作精巧的祭器。據【泰山誌】【岱廟】等書籍記載,朝廷共禦賜泰山岱廟祭器30余次,包含錦袍、黃袍、香盒、燭台等器物,數量多達300余件。其中,溫涼玉圭、沈香獅子、黃釉青花葫蘆瓶被譽為「泰山三寶」,而其中,沈香獅子因其技法精巧、活靈活現等特點備受矚目。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紫禁城造辦處接到一項重要的任務:為明年皇帝南巡準備禮神的祭器,即用沈香料制作一對獅子。獅子是民間傳統的吉祥物,原產於非洲、美洲等地。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將獅子引入中國,再加上獅子在佛教中具有驅邪護法的作用,因此獅子逐漸為眾人熟知,並逐漸成為權威的象征。

這對沈香獅子是工匠利用沈香樹根的天然造型,雕刻出獅子形神兼備的形象。為什麽會選擇沈香料呢?自古以來,沈香就被視為珍稀木材與名貴香料,其香味淡雅,沁人心脾,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沈香是在溫度、濕度等因素的影響下,經過數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自然孕育,在機緣巧合下形成,天然的沈香數量稀少,極為珍貴,被譽為眾香之首,是古時王公貴族專屬之物。沈香文化在秦漢時期初具雛形,後隨著佛教文化傳入中國,沈香成為禮佛的重要物品,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以沈香為代表的香文化逐漸成為華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這也是歷代帝王多用沈香祭祀泰山的重要原因。

沈香不僅是一種名貴的香料和藥材,而且是十分珍貴稀少的雕刻材料,有著「一兩沈香一兩金」的說法。因沈香的大小、結香度不同,每一塊沈香的形態和硬度就有所差別,這就要求工匠必須了解每塊沈香的質地,掌握其脈絡走向與肌理紋路,結合其軟硬、形態等特性,在充分保證沈香自然形態的基礎上,將雕刻技藝運用得恰如其分。工匠們結合沈香料上一個個凹凸不平的天然疙瘩做成獅子的卷毛造型,同時用黏合劑將成塊的木料進行了巧妙拼接。兩只獅子通體烏黑,後腿蹲踞於地面上,尾巴高高翹起,雙目圓睜,張嘴微齒,顯得生動活潑。同時工匠根據天然樹脂水潤亮澤的特點,將其點綴成了獅子的眼睛,至此,兩只機靈活潑、喜慶吉祥的沈香獅子誕生。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登岱舉行祭祀大典,將這對珍貴的沈香獅子禦賜岱廟,後與溫涼玉圭、黃釉青花葫蘆瓶一起成為泰山有名的鎮山三寶,體現了古代帝王對祭祀泰山的重視。

泰山在古代山嶽祭祀禮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符號象征,泰山背後蘊含的泰山文化更成為開放包容、多元融合發展的綜合性文化,展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根基與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