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部宋版古籍的流傳史

2024-05-17收藏

藏書印,是鈐在書籍上,表明「此書屬我」、表達收藏者個人誌趣情懷的墨點。藏書印伴隨著中國傳統書籍的物質形態、印章學、藏書文化和古代文人思想意識的發展流變而產生、發展、興盛和衰落,是中國古代藏書史、藏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古代藏書家每獲珍本秘籍,大都會在上面鈐蓋自己的藏書印,清末學者葉德輝就說,「藏書必有銘印」。藏書印歷來受到版本目錄學家的重視,因為可以透過它,考索某部古籍的傳承歷史,所以,現代文學史家唐弢說,「(藏書印)給後人留下一點溯宗考源的線索」。

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有一部宋刻【分門集註杜工部詩】二十五卷,是現今存世的總計19種宋刻【杜集】中僅有的兩部完本之一(另一部收藏在上海圖書館,亦為足本),其他17種宋刻【杜集】都存在殘冊或闕頁補配的情況。此書為南宋建陽坊刻本,原為近人潘宗周舊藏,後歸北京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民國張元濟輯印【四部叢刊】初編時,即借潘宗周藏本為底本影印。1974年,台北大通書局據【四部叢刊】初編本再次影印,收入【杜詩叢刊】。1979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再次據潘氏藏本,改為十六開本影印,名曰【四部叢刊正編】。此後的【中華再造善本】【續修四庫全書】本也皆以潘氏藏本為底本影印。

此本出自坊刻,雖刻印精良,但因編纂質素不高,存在較多瑕疵,歷來學界對其評價不高。【續修四庫全書】本提要就說:「此書編纂似未經學人之手,純為坊間書賈所為,粗制濫造,為學者所詬病。」王國維【宋刊〈分類集註杜工部詩〉跋】批評說:「杜詩須讀編年本,分類本最可恨。偶閱數篇註,支離可哂。少陵名重身後,乃遭此酷,真不幸也。」周采泉認為此書「以學術價值而言,在宋代【集註】本中最為下乘」。萬曼也批評此書「僅可供參考,不堪閱讀」。然作為存世稀少的宋代【杜集】完整註本,此本仍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在杜詩學史上理應占有一席之地。

翻檢是書,可見共鈐有「毛氏子晉」「子晉」「孫佑宸前生經眼再來看」「謙牧堂藏書記」「寒雲秘籍珍藏之印」等16種。其中的「孫佑宸前生經眼再來看」「留侯開國」「漢陽徐氏南園珍藏之印」「西谷」諸印,因筆者孤陋寡聞,不知其詳,其余皆可據相關文獻梳理出此本的大致遞藏歷史。

明代:毛晉汲古閣舊物

除了幾枚不可稽考的藏書印外,此本鈐蓋的年代最早的藏書印為明代江蘇常熟藏書家毛晉,每卷前後基本都鈐有「毛氏子晉」「子晉」兩種朱文印,說明此本經宋元後,曾被明代毛晉收藏。

毛晉(1599—1659),江蘇常熟人,原名鳳苞,字子久,後改字子晉,別號汲古主人,明代著名藏書家和刻書家。家富藏書,多達八萬四千余冊,其中多是宋元刻本,建汲古閣貯之,編有【汲古閣書目】。

清代:先後經納蘭揆敘、萬承紀遞藏

此書多處鈐印「謙牧堂藏書記」(白文)、「謙牧堂書畫記」(朱文)。謙牧堂,清康熙年間納蘭揆敘的書室名。據此可知,此書歷經明清易代之亂,卻依舊保存完整,實屬不易。

納蘭揆敘(1674—1717),滿洲正黃旗人,字容德,康熙朝重臣納蘭明珠次子、清詞大家納蘭容若之弟。揆敘性喜藏書,多達萬卷,其中宋元刊本有幾十種,編纂有家藏書目【謙牧堂藏書總目】。

揆敘終康熙朝恩寵無比,康熙五十六年卒,謚文端。但至雍正二年,因揆敘曾參與康熙朝的「立儲之爭」,雍正下旨對其奪官削謚,並將其墓碑改為「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其藏書後來一部份流散民間,余者盡歸清內府。

此本鈐有「萬承紀」印,可知自納蘭揆敘後,傳至乾隆、嘉慶時期的金石學家和藏書家萬承紀手中。萬承紀(1766—1826),江西南昌人,乾隆五十七年舉人,嘉慶初以軍功任知縣,後官至江蘇知府。萬承紀書畫皆佳,藏書亦豐,多達數千卷,其中以名家集部圖書居多,藏書印有「廉山」「萬承紀」「紫雲山房鑒藏書畫印」等。

另外,此本幾乎每卷首尾皆有「廣圻審定」朱印。顧廣圻(1766—1835),字千裏,江蘇蘇州人,乾嘉時期著名的版本目錄學家。疑萬承紀任江蘇知府期間,曾聘顧廣圻入府,對此本進行過鑒定。

民國:由袁克文傳至潘宗周

此本多處鈐「克文」「佞宋」「寒雲秘籍珍藏之印」,據此可知,在清朝覆滅後,此本歸袁克文所有。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民國四公子之一、袁世凱次子。袁克文擅書法,工詩文,喜收購文物,種類有古錢幣、名家書畫及古籍珍本秘籍等,編纂有【寒雲手寫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種】。此本即袁克文收藏的29種宋版古籍之一。袁世凱死後,袁克文長期寓居上海,生活窘困,收藏的文物大部份被迫售賣。時在上海的潘宗周,就這樣得到了這部宋刻古籍。

潘宗周(1867—1939),字明訓,廣東南海人,近代著名藏書家。潘宗周於1919年到上海學做生意,因機靈能幹,不久,就在外商洋行裏當了買辦,後成為上海商界巨富,並當上上海工部局總辦。潘宗周在上海20年,不惜花費巨資收購宋元版古籍,總計100余種,編纂有【寶禮堂宋本書錄】四冊。其藏書室之所以名「寶禮堂」,就是因為得到了袁克文所藏的海內宋刻孤本【禮記正義】和【公羊經傳解詁】二書。潘宗周去世後,其子潘世茲將這批珍貴的宋刻古籍,全部捐贈給北京圖書館。所以,此本鈐有「北京圖書館藏」印章。

【分門集註杜工部詩】自南宋末年刊印行世後,歷經800多年的風雨,先後經明代毛晉、清代納蘭揆敘和萬承紀、民國袁克文和潘宗周遞藏,卻依然完整無失真,最後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由難得一窺的私人珍藏而轉為人人可閱的公藏,這無疑是其最佳歸宿。(王東峰)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