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篇文章看懂銅香爐怎麽養

2023-12-11收藏

對於用香的人來說,一個稱手的銅爐往往會陪伴自己數年甚至十余年。王世襄老先生所著【漫話銅爐】中說:「明清時的藏爐家每每得到銅爐後,都會日復一日的用炭墼「火養」,在長年的添炭培灰,巾圍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滿足,最終成型的銅爐外觀簡練,銅色幽雅,不著纖塵,潤澤如處女肌膚,精光內含,靜而不囂。」

伴廬香堂監制 橋耳爐

養好一個銅爐至少需要十年八載的把玩溫養,成型非常慢。古人日常生活十分清閑,有充足的時間溫養一個器具,而現代制造中,為了追求成品率,掩蓋瑕疵,會在補平銅具上的孔洞和凹凸後進行化學上色(僅僅是猜想,也有的透過物理上色,),試想,十年的悉心養爐,一個偶然的機會突然發現,自己把爐子表面的化學塗層給包出了一層厚厚的皮殼,褪去表層後還能看到不少用氬弧焊補平的沙眼。同時已消耗的時間也再也回不來了。(年輕時的火柴老師曾因此十年不願玩新銅爐)

不久前,火柴老師認識了一位認認真真做銅爐的師傅,兩人經過一番探討後,火柴提出想用精煉銅復刻制作一批銅爐,並拿出了一些銅爐器形請他出樣。這次制爐充分的運用了各種現代科技,透過3D精準掃描建模,3D打印翻模,加以人工修正外觀,最後用失蠟法鑄爐,(又叫溶模法:用蜂蠟做成銅爐的模型,然後用耐火材料將整個爐子從內到外裹上,加熱烘烤後,蠟膜全部融化流失,而外層的耐火材料變成中空的空殼,再往內澆灌溶液,銅爐就制成了)。失蠟法始於商代中期,非常適合制作鏤空器具。制作完成後,有沙眼和凹凸不平的成品全部作廢,最終留下來的銅爐不需要任何的後期修補和上色,只需要打磨拋光即可,這樣可以將銅爐所有的瑕疵全部呈現出來。試想,一個表面沒有瑕疵的銅爐,自己盤玩溫養數年後,會有怎樣的驚喜?

(圖中銅爐有明顯的修補痕跡)

昨天一大早,一看朋友圈就被火柴老師擺的9張圖給帶入了銅爐這個大「坑」,之所以說「坑」,是因為小編對於收藏界所知甚少,但平日卻喜歡收集一些造型精美的小物件,看到這麽精致的小銅爐,瞬間就有了收入囊中的想法。

說起銅爐,就不得不說「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老先生,王老曾多次提過他的養爐之法:「用杏幹水煮之數沸,翌晨取出,泥垢盡失,燦然如新,置洋爐子頂面爇之,一夜而得佳色,且肌理光潤生輝。」由於沒有PH試紙對杏幹水進行監測,小編只能猜測王老用杏幹水的緣故是因為杏幹水是微酸性,所以能夠去掉銅爐表層的泥垢和綠銹。當然,這樣燒爐也是有風險的,王老還說過:「有的銅爐,燒一夜就大功告成;有的則需要燒幾天才有成效;有的燒失敗了,那就放入杏水中多煮幾次再燒;也有怎麽燒也燒不出來的,那就只有淘汰掉了。」因為這樣的風險,許多藏家都不敢使用這樣的方法,怕把爐燒壞掉。

王世襄袁荃猷夫婦

而小編是一個追求效率的人,讓我等上一宿的話估計這一宿我都睡不著,更何況是用新爐子做測試,即使壞掉了沒什麽損失,於是一位小夥伴去買了另外一種酸性液體---老陳醋......

大家都知道食醋可以去掉銅質器具上的綠色銅銹,但和銅不會產生任何化學反應。(銅銹的學名叫堿式碳酸銅,又叫孔雀石,化學式為Cu2(OH)2CO3,不溶於水,溶於酸、氨水及氰化鉀溶液。)所以我們選用食醋來清洗掉小銅爐表面上的化學塗層,來檢驗銅爐是否有沙眼和瑕疵。

浸泡1-2分鐘,即可明顯的看到銅爐的表層著色已經開始褪去。

浸泡10分鐘後,銅爐表層的著色幾乎已經全部自然脫落,只有一些縫隙中還有殘留。

30分鐘後,整個銅爐上的著色已經全部溶掉,輕輕一擦就可以看見銅爐本身的底色,整個爐身渾然一體,沒有任何的後期修補痕跡。

本次實驗用銅爐的原材料有兩種:合金黃銅(銅獅子爐)和紫銅(三足銅爐),黃銅的密度是:8.50*8.80*10^3千克/m^3,其熔點隨著鋅含量的不同而變化:黃銅H62,H68熔點為934℃,黃銅H80熔點為967℃。

醋洗過之後的黃銅獅子爐顏色呈微紅,開始顯現出紫銅的特點,紫銅是純度最高的銅,密度是:8.9×103kg/m^3或8.9g/cm^3,熔點為1083 ℃。

(左圖為清洗前,右圖為清洗後)

洗掉了表層的塗層後,整只爐本身的底色完全的顯示了出來,呈土黃色,略帶一些暗紅。此時的銅爐表層無任何氧化層和化學物品,就像一個剛剛出生的孩子一般,等著愛它的人去慢慢的溫養它,「孩子」養大之後是什麽樣子誰也說不準,但這種無法預料,變化莫測的神秘感不正是銅爐的魅力所在嗎?

其實,制作、盤養銅爐並不是我們團隊的強項,在這個領域中我們連‘小學生’都稱不上,但銅爐也是香文化傳承的一部份,所以我們團隊願意去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