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瓷器之王登場——驚艷紋飾引爆收藏界

2023-12-11收藏

明代宣化崇禎青花碗,是中國瓷器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件普通的餐具,更是一種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象征。宣化崇禎青花碗如同一片湛藍的海洋,內蘊著明代的繁華與衰落,流轉著文化的脈絡和藝術的精髓。它是一扇通向歷史的視窗,引領我們走進一個神秘而又迷人的時代。

明晚期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對青花瓷的需求較大,外銷瓷器也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雖然這一時期禦窯廠的生產幾近停滯,但民窯青花瓷的燒造卻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崇禎(1628-1644年)時期的青花瓷器,在近幾十年來更以其豐富的紋飾內容、充滿生活氣息的實用種類和瀟灑而不失細致的筆墨意趣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研究者、收藏者的目光。

宣化崇禎青花碗的主要裝飾物為崇禎青花,崇禎青花為石子青,發色為青灰色,呈色清淡,偶爾有鮮艷的,但是非常少見,值得一提的是從這時候開始青花混水出現了濃淡層次分明,這為清代青花風格奠定了基礎。為清代青花青翠欲滴提供了方向。

崇禎朝時局動蕩,瓷器燒造業受到嚴重影響,生產工藝、質素大振幅下降。瓷器風格的轉變開啟了明末清初的制瓷新貌,既部份保持了明瓷韻味,也初創了清代器風,並且多為民窯瓷。總體上看,崇禎青花瓷器品種明顯減少,主要以花觚、香爐、燭台、凈水盂等供品居多,也有葫蘆瓶、蓮子罐、盤、碗等日常生活用器。茶具、盤類、餐具多銷往日本。

明代崇禎青花瓷器胎釉粗糙,疏松,釉色白中閃青,有的發青,有的漿白。瓷器瓷胎有厚,有薄的,但是還是以厚胎的居多。崇禎青花瓷器口部醬釉開始增多,器物露胎部位多見窯紅。青花瓷器底足多見粘沙現象,多見旋坯痕和跳刀痕。青花瓷器底足有玉璧底,足根尖,足深。新疆春秋藝術博物館內有一只高仿的明代宣化崇禎時期的青花碗,高為6cm,口徑為18cm,底足為6.5cm。可以看到青花碗碗身暗刻卷枝紋。繪畫技法采用傳統的單線平塗及淡描法,以單線平塗為主,線條流暢,淡描青花線條潦草,筆法無力、草率。

明代宣化崇禎青花碗,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段承載歷史記憶的珍貴遺物。當我們仔細觀察這些碗的細節,我們能夠感受到明代瓷器的精湛工藝與卓越創意。而更令人驚嘆的是,這些碗所透露出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

在未來,希望這些宣化崇禎青花碗能夠繼續留存下來,讓更多的人們有機會欣賞到這些歷史的見證者。它們不僅僅是瓷器,更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將永遠激發人們對歷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願我們能夠在這些碗中,找到歷史的足跡,欣賞明代的風韻,感受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

文章部份內容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