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殘片——開啟瓷器收藏大門的金鑰匙(一)

2024-05-29收藏

上大學的時候去聽過鄰系的陶瓷工藝課。課堂上的內容記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從一個大盒子裏取出許多的瓷器碎片,供同學們上手學習認識不同年代的工藝。

實物勝於語言,這堂課讓大家受益匪淺。當時上手鑒賞的碎瓷片也相當於是將一把開啟瓷器收藏大門的金鑰匙遞到了我們手中。

中國陶瓷燒制歷史達數千年,尤其是唐宋以後名窯輩出。有的窯口長達千年綿延不斷,如越窯、龍泉窯;也有像北宋清涼寺汝窯這樣燒制時長僅20多年的窯口,出產瓷器珍若拱璧。

陶瓷易碎,千年傳承過程中極難完整保存,存世精品瓷器價格高昂,因此瓷器收藏屬於收藏中門檻較高的一個類別。

對於喜歡瓷器愛好者來說,公共博物館是公認最可靠的文物收藏機構,可以去博物館一飽眼福。但是那些珍貴稀罕、價值連城的國家瑰寶卻不是人人都可以近距離上手把玩鑒賞的。

陶瓷民間收藏市場則是贗品多,套路多。

國家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王立軍曾經說過:「在我們過目的60萬件藏品中,贗品數量達58萬余件。」這意味著,收藏市場中的瓷器只有3.3%是真的。如果我們整天對著假貨進行研究,積累到的知識自然也是假的。

瓷器愛好者想接觸珍品陶瓷並進行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進館看或者自己購買都無法完全滿足這種要求。怎麽辦呢?

答案是,收藏鑒賞瓷器之路從殘片開始——歷朝官窯整器把許多民間收藏者擋在了門外,而殘片卻給了民間收藏者另一條接觸官窯之路。

陶瓷雖易碎,但留下的殘片、殘器並不會化為泥土。殘片存量最多的當是窯口填埋瓷器。

官窯燒制過程中,因為燒制不理想會產生形變、色差等瑕疵,一些瑕疵品就會被淘汰;此外,有時官府會要求燒制一批形制和數量都有嚴格規定的瓷器用以進獻。為了防治瑕疵率,工匠往往會多燒制一些,最終在挑選出精品後,剩余的不能流入民間私藏,會被工匠集中砸碎填埋在地下。

如今,隨著現代基建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古窯址不斷被發現,考古挖掘大量殘器、殘片重見天日。

另外,收藏者還經常能夠接觸到的另外一種殘片,就是持有者在使用過程中意外損壞,但由於損壞的瓷器十分珍貴美麗、不忍丟棄所保存下來的。這種更確切的說法其實應該叫做殘器,價值也較高。而且由於器物比較完整,對於研究器型繪畫藝術都很有幫助。

在收藏過程中,我也曾經見過一位女藏家脖子上掛著一塊寶石般色彩的青灰色瓷片,被用黃金精心設計鑲嵌成項鏈墜。問詢後才得知,那是一塊汝窯殘片,價值甚至超過寶石。

如上所說,瓷器的殘片不會化為泥土,收藏者只要留心去尋找,總會有足夠多的殘器、殘片留給我們收藏和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