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天一件文物:商代晚期鳳柱斝

2024-05-29收藏

斝jiǎ,是一種較大型的酒器,可用來盛酒和溫酒。也有說法認為斝主要是祭祀時用來行祼禮的。

青銅斝盛行於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基本就消失了。斝的一般形制為圓口、深腹、三足、兩柱、一鋬,比較像大號的爵,但是無流無尾。

斝柱從商代中期後逐漸對稱立於口沿上,形制高大,裝飾意味很強,實用功能目前仍然是謎。

這件鳳柱斝高41厘米、口徑19.5厘米、重2.86公斤,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鳳柱。

口沿立兩柱,柱端為圓雕鳳鳥。 鳳鳥是商周青銅器上常見的紋飾,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平面鳳鳥,似這樣的圓雕鳳鳥,較為罕見。

鳳鳥作站立狀,頭冠聳立,長羽垂背,圓目鼓凸,尖喙平直,尾巴短挺,翅膀收緊,身體飾細密的鱗紋。兩只鳳鳥似乎正棲息於斝口之上,形象生動。

看看它們頭冠的造型,以三豎為主,上接卷曲分叉。這讓我聯想到了甲骨文「鳳」字。

頭冠,是鳳鳥區別於其他凡鳥的標誌性特征,可以說是「王者之冠」。

甲骨文「鳳」字中「頭冠」也有好幾種造型,其中最多見的,上面都有三短豎。

圖片來自網絡

器口略敞,器身分段,圜底微鼓,一側有半環狀鋬。

器身口沿下的三分之一多的部份素面無紋,在三分之二處有一條凹帶束腰。

凹帶上下均飾雲雷紋組成的變形夔龍紋,凸起的乳釘似乎是夔龍的眼睛。紋飾帶間以五道短淺的勾連扉棱。

圖片來自網絡

鋬首飾牛頭,臣眼凸睛,上翹大角,額頭處還有一道勾狀扉棱。

吐槽兩句,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打光,使得器身的三分之二都籠罩在黑影中。而且把鋬擺放在了後面,從正面根本看不到,從側面也只能看到一小部份。

三足呈錐狀,略略外撇。

整體來看,鳳柱雖然較大,但因為器身厚重、三足穩當,並不給人以頭重腳輕之感。

這件文物時間是商代晚期,出土於陜西省岐山縣賀家村1號墓,藏於陜西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