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收藏家鄭振鐸的愛國情懷

2023-12-07收藏

鄭振鐸是民進創始人之一,是著名社會活動家、文學家、轉譯家、藝術史家、收藏家。

鄭振鐸的藏書「就數量和質素論,在當代私家藏書中,可算是屈指可數的」。鄭振鐸收藏典籍可謂用心良苦,並為之付出大量心血。他曾這樣描述自己收藏書籍的熱愛和艱辛:「搜訪所至,近自滬濱,遠逮巴黎、倫敦、愛丁堡。凡一書出,為余所欲得者,茍力所能及,無不竭力以赴之,必得乃已。典衣節食不顧也。故常囊無一文,而積書盈室充棟。」

鄭振鐸收藏舊籍的初衷,源於對學術研究的熱愛,並沒有升值牟利的念頭。正因為如此,一生博學的鄭振鐸藏書也十分廣泛,從歷代詩文到通俗文學,從古代版畫到經史典籍,無不在其搜羅之列。

1937年起,日本侵略軍陸續占領了上海和東南各省。不少藏書家所藏珍本圖籍大量散失海外,鄭振鐸對此憂心忡忡,決心組織一場搶救行動。他在上海發起成立了「文獻保存同誌會」,並以國民政府教育部所撥百多萬元款項,搶救了大量珍貴古籍。為了收購著名的元雜劇本「六十四冊」,面對上千元的高價,他千方百計籌好款去時,卻被告知已被人搶先定購,價格擡高到上萬元。鄭振鐸等不及教育部撥款,找到暨南大學代校長程瑞霖籌足款項,又經開明書店的陳乃乾從中「作伐」,最終以9000元將書購下。

鄭振鐸不僅收集古籍,還註意搜集陶俑,靠的是並不寬裕的大學薪水和稿費,經常是東拼西湊、節衣縮食、說盡好話。僅購買明刊本【古女今範】一書,鄭振鐸就花掉了全家人整整半個月的生活費。而為了買一個要價十幾兩黃金的唐三彩駱駝,他議好了價卻拿不出錢來,只好央求賣家等著自己去湊錢。一次他在一家蘇州文物店偶然發現一件漢代陶俑,當即傾其所有買了下來。當他欣喜若狂地捧著陶俑走在街上,才發現自己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留下。

鄭振鐸的收藏伴隨著濃烈的愛國情懷。在他眼裏,祖國文物「不僅是中國先民們最崇高的成就,也是整個人類的光榮與喜悅所寄托。它的失去,絕對不能以金錢來估值,也絕對不能以金錢來賠償」。1953年,就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不久,鄭振鐸就將自己重金收購的陶俑等文物502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1957年又將所藏雕塑等文物捐獻給國家,連一張證書也沒要。此外,鄭振鐸還動員張大千將其花500兩黃金收來的五代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等一批國寶級文物低價轉讓給了國家。在他的努力下,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傅增湘雙鑒樓、李氏宣蔭樓等珍貴藏書也化私為公。

20世紀50年代,鄭振鐸主持成立了文物征集小組和北海團城文物收購點,促成大量海外珍貴文物的回歸,陸續將許多文物精品收歸國有。舉世聞名的「三希堂法帖」中的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便是在他的積極推動下,以35萬港元重金從香港購回的。他還促成了對陳清華藏宋版古籍的收購及蘇聯【永樂大典】11冊的回歸,還使有價值珍貴的宋版【文選】【金石錄】、明刻本【列國誌傳】等古書免於遭受紙商「入鍋化漿」的「廢紙」之劫。

鄭振鐸常說:「倘若我不在人世,這些書全是國家的」。他不幸因公殉職後,許多商家前來收購他的藏書,出價高達40萬元,在當時可謂是天文數碼,但其夫人高君箴女士遵照鄭振鐸的生前遺願,把他的全部藏書捐獻給了國家。

「我輩對於國家及民族文化均負重責,只要鞠躬盡瘁,忠貞堅苦到底自不致有人疵議」。鄭振鐸用真情和行動詮釋了什麽是真正的文化擔當,他收藏報國、保護文物的一生,正是對「值得貢獻的事業」的最美註解。

(來源:人民政協報,作者: 王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