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中國股市:個人投資者數量劇增,持股市值比例劇降,這是為何?

2024-03-16股票

截至到 2023年 8月,中國股市現有投資者超過 2.214億人,個人投資者占全市場投資者的 99.76%,其中持股市值 10 萬元以下以及 10萬元至 50萬元的小微投資者占比分別為 87.87%、 8.12%。

2013年以來個人投資者持股比例變化

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從17%提升至23%,已成為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萬億元,持股占比從3.8%提升至7.3%,成為A股第一大專業機構投資者。

截至2023年11月末,存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21699家,管理私募基金產品153698只,管理私募基金規模合計達20.61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477家,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98090只,存續規模5.73萬億元。

從各類別基金看, FOF、混合型、股票型、 QDII和貨幣型基金主要由個人投資者持有,占比分別為 90.57%、 80.70%、 60.44%、 68.05%和 66.42%。債券型基金的主要持有人為機構投資者,占比為 85.03%。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剔除一般法人持股,按照自由流通市值口徑計算,A股投資者結構測算結果是,個人投資者持有流通股的比例仍然最高,其次是國內專業機構,再次是外資。境內外機構持股比重占比達46.8%,其中公募、私募、險資、養老金、外資分別占比14.62%、7.09%、5.47%、3.71%、8.36%

國家隊持股比例變化 來源 證券時報 數據寶

國內專業機構為公募、私募、保險(不包括險資透過公募基金入市的持股部份)、養老金、券商、信托。

雖然,外資持倉遠不及國內公募,但是比起國內機構,擁有很強的定價話語權。

個人投資者的比例已經從高峰期的80%左右,下降到50%~56%,依然是流通股占比最大的投資主體。

下降的最大原因不是投資者減少,而是股市下跌帶來的市值大幅下滑所致。

舉例來說,2015年6月的5178點到2019年1月2440點,歷時四年,滬指下跌53%。比起2014年的最低點2054點僅有280點。

僅2015年6月15日到7月8號的17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急速下跌32%。2015年6月26日,滬指收跌7.4%,超2000股跌停,創業板重挫8.9%。6月15日至6月26日,從5174點一路下跌至4192.87點,下跌接近1000點。

新浪財經調查顯示:超過五成股民在這兩周多的交易日內虧損達20%以上。

超過一萬名股民參與的新浪財經調查結果為:36.1%的股民在兩周多虧損20%-50%,19.8%的股民虧損50%以上,27.5%的股民虧損20%之內。

2012年至2022年這一階段,是中小投資者財富加速蒸發的集中期。

這一期間,推出新三板、科創板,合並深交所主機板和中小板,設立北交所。資本市場已形成涵蓋滬深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滬深港通、滬倫通等等,A股開始被納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且不斷提升比重。A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從2012年的23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91.6萬億元。

但是,這期間市值動輒蒸發十幾萬億已經變得習以為常。唯一未變的是指數原地踏步。市值翻兩番的絕對主力就是爆發式募集資金。全球第二大市場規模幾乎依靠高速擴容維系。

數據最能夠說明問題。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1年,個人股票投資者數量分別為9882萬、11778萬、13362萬、14615萬、15937萬、17736萬、19694萬。在這期間的2016年1月末,個人投資者數量首次突破1億;2019年3月末達到1.5億;2022年2月25日突破2億。截至2022年3月末,中國自然人投資者數量達到20196.91萬,達到第二個億級裏程碑。

A股投資者數量突破1億歷時26年。從1億到2億,歷時6年零一個月。

基金投資者數量呈現的增長態勢與此高度相似。截至2020年末,基民人數接近6.7億,而2021年末已超過7.2億。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基民人數凈增5000萬。

2015至2023年這一期間,個人投資者數量大幅增加,流通股持股比例反而由80%降到2023年第三季度的54.13%。這與股市大幅下跌密切相關。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最高點5178點,2024年2月5日的最低點2635點。最高跌幅達到49.11%,指數接近腰斬。

剔除一般法人持股,近幾年個人投資者、境內專業機構、外資三者的持股比例在50%—56%、36%—41%、8%—10%的區間波動,2023年三季度的個人投資者占比為54.13%,仍然最高。

境內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變化 來源:數據寶

而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轉向下行的關鍵因素也是投資能力不濟所致。

據Wind數據統計,2020年公募基金發行規模3.1萬億;2021年發行規模2.97萬億;2022年公募基金發行規模腰斬,為1.48萬億;2023年發行總份額為1.12萬億,比上年再減22%,創下2019年以來的新低;平均發行份額9.11億份,創歷史新低。尤其是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占比僅為26.08%,債券型基金占比高達70.66%。

截至 2023年底,公募基金持有各類資產凈值總計 26.8萬億元,如果算上債券基金加杠桿的部份,資產總值高達 30.2萬億元,相較於 2022年末分別增加 1.5萬億元、 2.2萬億元。公募基金在 2022年末的 9.36%的持股市值是近十四年的最高點。持有市值規模為 6.2萬億元,目前為 5.8萬億元,占全 A流通股市值比例由 9.36%下降到 8.63%。相反,持有的債券規模由 2022年末的 14.1萬億元上升至 15.8萬億元。凈增 1.7萬億元。

公募基金投資的尷尬記錄體現出來的突出的特征是,基民為公募基金的虧損不斷補充蒸發的市值。

中小投資者數量從 2015年的 9800多萬上升到2023年8月的2.2億,但是,持有的市值比例卻從80%劇烈下降到2023年第三季度的54.13%。

基金可以依靠前赴後繼的基民加入者維持持股比例,而中小投資者只能是望網興嘆!持有的市值比例顯著下降也就不覺得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