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當90%的決策者不再回應硬廣,B端交易怎麽辦?

2024-09-01股票

01

近十年來,互聯網的變化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同時,大量的需求和采購被轉移到了線上,特別是B端的購買行為也逐漸往線上發展。

根據我們的研究和相關的權威數據統計 ,有88%的2B交易會從線上開始,有75%的采購會把社交媒體作為產品研究渠道,90%的決策者從來不會回應硬廣,有77%的客戶在溝通中會看重,並且希望主動知道供應商對他們終端使用者的需求和痛點,也就是說,我們要必須要了解最末端的使用者。

加上B端本身購買決策鏈就比較長,通常在一次2B的交易當中,要有7個利益相關方影響到最終的購買決策。

所以,B端交易就呈現出了線上化、社交化、難以捉摸的特點。

過去「賣產品」的一錘子買賣,逐漸向「賣服務」的長期合作關系轉變,我們原有的商業模式、銷售流程和營運服務正在被顛覆,

特別是其中三個重要的環節:「從市場找線索」、「把線索轉化為訂單」、「訂單完成後的交付與服務」,我們一個個來看。

02

從市場找線索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找線索。

過去的2B企業一般習慣用「會銷」的方式作為主要行銷手段。

為什麽企業喜歡會展行銷呢?

會展,一般都是當地企業貿易的聚集點,有點像趕集,能獲得大量意向顧客,也能得到當地媒體的曝光,增加了自己的曝光機率。

同時,會展的面對面交流也為品牌與顧客之間創造了深度互動的機會,轉化為訂單的可能性比較大。

所以,即使會展行銷成本很昂貴,要場地、要建設、要人員,但也還是2B企業最常用的行銷方式。

但3年的疫情基本上打斷了2B企業對於線下會展的路徑依賴。

我們大概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即使今天仍然有會展,但參展企業會同步開啟直播,並且強調線上線下的一體展出。

包括單仁牛商很多做會展的學員跟我反饋,他們接到的很多需求都偏向兩個特點,一是具備一些智能化的功能,包括燈光、產品展示,二是要他們提供直播、拍攝甚至包括線索收集、數碼化工具的服務。

在會前,企業的銷售人員就要透過社交媒體進行曝光和報名,提前掌握使用者的數據,透過跟他們的交流和互動,提前分析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調整會展的安排。

會中,這些在直播觀看、參與互動的使用者都會沈澱為數據線索,別看他們只是一個個的數據,但這些都是企業重要的資產,會在未來成為推動銷售轉化的重要目標。

會後,直播還可以提供回看、下載資料的長尾服務,讓企業與使用者在會展結束之後,還有機會繼續產生聯系。

這些新的渠道和工具的加入,讓企業可以方便從市場中找到線索,收集顧客全流程的「數據」,構建出清晰的使用者畫像,為下一步的篩選和轉化提供支持。

03

從線索轉化為訂單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轉化」。

其實,轉化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難題,特別是2B企業沈澱了大量的線索之後,即使有客戶進來,如果長期沒有人去盤活它,那也只是一個數據而已,他不會有任何的業績貢獻可言。

企業從官網、短影片、直播、大搜各種渠道搜集來的數據,就像一堆揉在一起的毛線,其中也許只有十分之一的顏色是你需要的。

對企業來說,轉化就是先篩選掉你不要的顏色,剩下的那個顏色的「毛線」,就是你要的「有效線索」。

當然,光是「有效」還不夠,你還要把這些有效線索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等級。

有的等級是可以直接轉化成銷售的,有的需要你進一步跟進破冰的,有的可能需要你做更多的功課才能慢慢轉化。

在傳統模式下,這些轉化的流程全部要靠業務員去一個個手動跟進,一個個評估詢問。

先不談工作量,光是靠人力去一個個辨識這些線索的效率非常低,而且,客戶留了資訊之後,假如9分鐘之內沒有客服去回應和記錄,客戶就非常容易流失。

這就需要借助於系統工具,只要設好評分標準,客服拿到資訊之後,在網絡上先去篩選一遍,他是不是我們的有效客戶?是不是真的對我們的產品有需求?需求怎麽樣?

對應到系統的標準進行打分,把線索歸類到對應的線索池當中,這就是進行初步的篩選分類,然後再給業務員去做專項的跟進。

業務員拿到之後,就根據不同的線索類別,設定行銷計劃,針對性發送不同的內容進行引導和交流,再根據使用者的反饋及時更新線索評分,調整跟行程度。

就像我們自己用的「佳單系統」有個好處就是,我們前端拿到線索錄進去之後,把他分給誰、誰什麽時間分過去、業務員什麽時候跟、什麽時候交流觸達、客戶評級這些記錄,全部都有。

相當於我們給客戶打上深度標簽,我可以去定期推播什麽內容給他,有哪些線下活動可以邀請他來參加,建立面對面的關系。

借助這些工具,企業就可以全面了解數據和利用數據,整合部門的力量和資源共同推進銷售。

轉化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困難的,企業之所以能把困難的事情變的簡單,是因為有工具可以幫我們克服這些底層的困難。

99%的時候,你找梯子,都比你去造輪子更重要。

04

交付與服務

當然,成交之後,整個2B業務的價值還沒有實作,還差「臨門兩腳」:

交付和服務。

對企業來說,數碼化技術能做的不光是幫助企業「用好人,做好服務」,更要幫企業「從服務中發現價值」。

在傳統的B2B業務中,交付之後的服務,往往是企業驗證的「成本項」。

但是在數碼化工具的加持下,也可以成為「新的銷售來源」。

就像過去的客服,往往沒有受到企業足夠的重視,價值被定義為「對接和轉達客戶的問題」,有時候就幹脆當一個傳聲筒和出氣筒。

但今天的數碼化工具,比如說佳單就可以幫助企業發現服務中的商機,進一步挖掘使用者的需求。

比如說客服人員在服務的過程中,任何客戶的潛在需求、或者是對業務有重要意義的資訊,過去會因為自身許可權和「資訊孤島」的存在,沒辦法及時反饋給業務部門。

但客戶管理系統這樣數據中台的出現,就可以高效利用客服在服務中收集到的資訊,做好記錄和標簽,幫助業務部門形成全面的使用者畫像。

特別說我們很多企業的老客戶,我們講老客戶是企業的小棉襖,但是當老客戶達到了一定的數量級,我們恐怕連老板都不一定記得他們是誰,買過什麽,用在哪裏。

很多老客戶就被放在一邊逐步被遺忘、棄置了。

但是,如果有數據系統記錄下老客戶的交付體驗,包括他的周期需求和長尾需求,我們就有機會進行再次的接觸,從而在服務的過程中找到新的銷售機會。

當然,對今天的2B企業來說,向全域行銷特別是短影片直播轉型,向數碼化轉型是一種大勢所趨。

但實際上,無論怎麽變,企業「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想都沒有改變。

想要破局,除了更好的數碼化技術,除了更多的行銷渠道,更是它們背後所代表的「以使用者為中心,洞察客戶、服務至上」的理念。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