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美國值2.5億的公司,中國空殼賣了1.27億!

2024-01-20股票

文章作者:北風雪林

前天,博傑股份宣布出資9億人民幣買下美國哈挺機床在中國區的資產,公告顯示將采取換匯後的現金交易,也就是說中國博傑股份要給美國哈挺機床的控股股東換匯匯款1.27億美元。

這筆收購引發全閘道器註是因為這筆交易在市場散戶和機床行業知情人圈子裏,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博傑股份宣布收購「哈挺中國」之後,昨天,在A股遭遇大幅下跌,試手2800點的悲觀形勢下,博傑股份開板漲停,躲過一劫。

可見博傑股份在收購公告裏聲稱進軍「工業母機」板塊,確實給散戶打了雞血,就仿佛收購哈挺中國,就是發展中國工業的「航空母艦」一樣。

可是在諸多數控機床行業人的評論區,他們將「洗錢」判斷不加掩飾的公開喊出來。

我在過去聚焦中國產業崛起,制造業升級的文章裏,也提到過中國必須發展「工業母機」,這是「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的基石。

美國哈挺機床目前是全球數控機床排名第十的企業,它在磨床與銑床領域的先進制造工藝,我們確實還要追趕許多年。

可這些先進性都和「哈挺中國」沒有半毛錢關系!

博傑股份在公告裏說的很清楚,他們收購的哈挺中國業務,就是上海工廠,嘉興工廠以及(大連)萬氏機床有限公司。

數控機床行內人紛紛高喊「洗錢」的原因,是這次收購「溢價」實在是太高了。

美國哈挺公司誕生於1890年,在美國紐約州的本部占地面積達到7.6萬平米,在全球數控機床行業都是占據主導地位的企業。

美國哈挺機床在上世紀90年代在納斯達克上市,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成立子公司。

2000年,美國哈挺收購了歐洲瑞士同樣有近百年歷史的三家全球知名磨床制造商,從而成為世界磨床的巨無霸龍頭。

美國哈挺在美國和歐洲占據了80%的中小型磨床和銑床市場,可是在咱們國內的業務在他們營收板塊中一直只是邊角料。

哈挺上海公司在上海浦東的工廠面積占地9畝,上海公司自身宣傳也強調廠區包含機床演示培訓以及維修中心。

廠區在浦東,又只有這個規模,恐怕展示和維修的功能大於制造。

哈挺在中國區的制造板塊主要就是嘉興的一個生產廠區。

至於(大連)萬氏機床有限公司,聽名字就很山寨,企查查顯示哈挺機床成立這家企業註冊資本僅僅100萬。

正常智商的人都知道100萬註冊資本的公司根本無法生產高端機床,更何況連這100萬都是虛的,壓根沒有認繳。

綜合看來,哈挺機床的控股股東就是將上海一個演示維修中心,嘉興幾個廠房,大連一個空殼公司,就賣了博傑股份9個億。

有人會提出,哈挺機床畢竟是全球磨床品牌的龍頭企業,品牌溢價總值錢吧?

美國哈挺機床值多少錢,是有據可查的。

2018年,瑞士一家私募投資公司,以2.5億美元,就收購了美國哈挺機床。

也就是說,哈挺機床包括美國和歐洲的先進制造工廠,百年傳承的技藝,歐美80%的銑床磨床市場占有率,再加上中國區邊角料業務,一共價值2.5億美元。

結果這次美國哈挺從中國撤退跑路,最邊角料的一塊業務,賣出了總價值一半以上的價格。

這是僅僅用一句「溢價高」能圓過去的麽?

按照一些「收錢吹鼓手」的說法,哈挺機床在中國區的空殼廠房和邊角料業務都不值錢,關鍵是「先進人才」值錢。

所以博傑股份這次9億的收購,能夠留下先進人才,「溢價」就值得。

關鍵是博傑股份自身的主營業務是半導體檢測與自動化行業,和數控機床根本不沾邊。

美國哈挺都從中國撤退了,由一個不懂數控機床的企業跨行業接手,那些掌控現金及創制造技術的人才,不說轉移到美國與歐洲的先進工廠,就算去秦川等國內專業磨床企業不香麽?會留在一個被兜售給外行接盤俠的企業裏麽?

這次美國哈挺能夠把空殼賣出核心資產的價格,我分析掌控美國哈挺的私募資本居功至偉。

私募資本最擅長什麽?就是給高凈值客戶理財唄?不管國內空殼值幾個錢,總之9億人民幣現金是打給這家私募公司了。

至於這家私募公司會分出多少賬號,拿出多少資金幫「某些人」在境外理財,我也不便「傳謠」了。

過去兩年,美國公司從中國跑路,哈挺機床並不是第一家,就資金規模來說,也不算頂流。

我再去年八月就曾經寫過文章【比亞迪史上最大收購,透出一個危險訊號!】。當時比亞迪電子,就是到新加坡與美國捷普集團高溢價交易,接盤了美國捷普在成都和無錫的制造產能。

上個月,國內通訊配件的龍頭立訊精密高溢價買下美國全球第二大射頻元器件生產企業Qorvo在山東德州的工廠。

這幾次國內巨頭的並購案,國內媒體更多關註的是「對美國資本大撤退」的擔憂。

我在去年8月分析比亞迪收購案時,也提到了美國日本等外資企業從中國「撤退」的擔憂。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關註國內企業在外資撤離時的「高溢價接盤」行為。

外資企業過去幾十年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施舍行為,是商業行為,他們這些年為我們提供就業和稅收,自身也賺取了高額利潤,這是雙贏的行為。

不說「國際交易規則」,僅從人性和常情考慮,咱們將心比心,到外地投資建廠賺錢,預期的利潤,就是每年賺的錢,同時會考慮最後「離場」時,會被迫割點肉,但是前期投資賺得足夠多,這筆業務就值得。

我們從沒有主張中國對待外資離場就像印度那樣吃幹抹凈,但是「主動離場一方略失真失」是國際常態。

對於在中國轉了幾十年的外資,在主動撤退的最後一筆,還能賺取「高溢價」離場,是不是不合邏輯和價值規律?

在部份外資企業離場時,輿論場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樂觀的」,國內制造高速發展取代,將外資的優勢抹平,他們幹不下去只能走。

另一種是悲觀的,外資不看好接下來的市場前景和營商環境,主動跑路不玩了。

可是無論是樂觀或者悲觀解釋,被淘汰的或者主動跑路的,都沒有「高溢價」的價值。

你想買一個東西,有兩種賣家你是會狠狠殺價的,一個是被淘汰的落後賣家,一個是急於脫手的賣家。

結果最近一年多,這樣的外資撤離案例,往往都以高溢價現金交易達成。

這次博傑股份的交易,準備在海南成立一個註冊資本5億的投資公司,然後再從國內銀行貸款4.5億,籌齊9.5億資金,9億用來換匯給私募公司,剩下5000萬作為收購哈挺中國後的流動資金。

也就是說這筆交易即便未來不值錢,拖垮集團,那也是國內股民和貸款銀行買單,瑞士私募公司的9億資金,是幹幹凈凈出去了,國內企業倒閉和銀行壞賬都與其無關。

在美國值2.5億的公司,中國空殼就賣了1.27億。

這幫人的金手指並不高明,否則不可能交易當天,就被人看穿質疑。

這幫人的金手指只是囂張,因為哪怕被看穿,交易也沒有第三方幹涉的達成了,而且這樣的案例,每次都被批判,可新的照樣發生。

這金手指,和尚摸得,張三當然也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