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產業寒潮席卷60家鋰電上市公司業績預告

2024-02-18股票

在洶湧的產業寒潮沖擊下,鋰電行業幾乎沒有贏家。

據24潮產業研究院 (TTIR) 統計,截止目前,約60家鋰電上市公司釋出了2023年業績預告:整體來看,2023年這60家鋰電上市公司預計合計實作歸母凈利潤710.07億元-836.52億元,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53.61%-45.35%。

全年,多達50家鋰電企業歸母凈利潤出現不同程度下降;10家保持增長趨勢的鋰電企業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科達利等鋰電細分領域巨頭 (歸母凈利潤) 增速已降至近三年最低值,而中偉股份更是創近6年來最低增速……

從季度趨勢看,產業形勢更為嚴峻。第四季度 (10-12月) 60家鋰電上市公司合計約實作歸母凈利潤52.94億元-178.98億元,較上一年同比下降87.74%-58.54%。

具體到企業層面,若是按照業績預告下限計算,2023年第四季度54家鋰電上市公司或出現虧損,或是歸母凈利潤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占比達90%。即便是寧德時代、天齊鋰業、億緯鋰能、當升科技、天賜材料、贛鋒鋰業等產業巨頭凈利潤降幅都在10%以上,其中寧德時代近乎創近五年同期最低增速,鋰礦雙雄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更是分別虧損14.79億元和18.10億元。

事實上,一切都有跡可循。據24潮產業研究院 (TTIR) 此前統計,2023年整個動力與儲能電池核心產業鏈價格全線暴跌,其中動力電池跌幅超44%,方形儲能電芯(磷酸鐵鋰) 降幅超54%,電解液降幅超58%,部份正極材料價格降幅超70%,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幅更是超過80%。

到了2024年,產業鏈價格整體仍舊保持下跌趨勢,如下表所示,2024年至今,鋰電產業鏈中除了正極材料與部份鈷、鎳等原材料價格未出現明顯變化外,其他產業鏈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瑞浦蘭鈞董事長曹輝曾直言,電池到了4毛多的時候,全行業基本上都不賺錢。

事實也確實如此。根據東吳證券分析測算,按照碳酸鋰8萬價格測算,龍頭鐵鋰電芯成本預計0.32元/Wh左右 (不含稅) ,龍頭三元 523電芯成本預計0.45元/Wh左右(不含稅) ;而二線廠商鐵鋰與三元電芯成本約分別為0.37/Wh和0.50/Wh左右。

考慮到行業三線電池廠目前產能利用率預計僅有30-40%,且良品率較低,B品較多,預計鐵鋰電芯成本超0.4元/Wh,三元電芯成本可能超過0.6元/Wh。

同樣假設8萬碳酸鋰價格,根據東吳證券測算,鐵鋰電芯二線龍頭電池廠盈虧平衡點價格預計0.45-0.5元/Wh (含稅,對應pack售價0.6-0.7元/Wh) ;三元電芯二線電池廠盈虧平衡點價格預計0.6-0.65元/Wh(含稅,對應pack為0.8-0.9元/Wh) 。

而據鑫欏鋰電數據,2月7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9.81萬元/噸,高於東吳證券預測值;另一方面目前方形動力電芯 (磷酸鐵鋰) 均價為0.38元/Wh,方形動力電芯(磷酸鐵鋰) 均價為0.475元/Wh,方形儲能電芯(磷酸鐵鋰) 均價為0.43元/Wh。

綜上分析,目前大部份二三線廠商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很多企業可能熬不過此輪洗牌周期。

究其原因,兇猛的投資浪潮導致供需關系劇烈變化,幾乎是此次產業周期變化的關鍵所在。據24潮產業研究院 (TTIR) 統計,僅2023年鋰電領域(主要是動力與儲能電池領域) 投資在億元以上的重大制造專案超260個,總投資預算已突破10000億元。其中,動力與儲能電池仍是企業爭奪最激烈的賽道,93個重大專案總投資預算超5000億元。

這還只是鋰電賽道慘烈競爭的冰山一角,未來競爭可能更加慘烈。據24潮產業研究院 (TTIR) 統計,僅20家動力/儲能電池企業2025年產能規劃已達6188GWh,而根據市場最樂觀預測,到2025年動力與儲能電池市場的總需求也不過2010GWh。

而EVTank數據也顯示,到2026年年底,全球46家納入統計範圍內的動力 (儲能) 電池企業的規劃合計產能將達到6730.0GWh,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實際產能增長了182.3%。從實際需求量來看,EVTank在【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中預計2023年和2026年全球動力(儲能) 電池的需求量將分別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業的名義產能利用率將從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

另據天賜材料董事長徐金富透露,鋰電賽道現在有8.9萬家企業,僅2022年到現在一年半的時間,就新註冊5.8萬家企業。

若考慮全球範圍內其他產業巨頭的發展規劃,2025年全球動力與儲能電池企業產能規劃很可能將超過8000GWh。

但是在需求端,未來增長趨勢放緩幾乎已是行業新的共識。

盡管 「過剩」 是制造業競爭的市場常態,但絕對過剩或巨量過剩,必將引起市場慘烈競爭和強烈洗牌。

近幾個月內,已有多位產業領袖公開呼籲警惕動力與儲能電池領域出現的 「超級產能過剩與瘋狂價格戰」 現象及風險。

在 「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 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榮華公開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早已經告別了過去 「少電、缺電、貴電」 的局面,國內電池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而且產能過剩的現象還非常嚴重。下一步,電池企業或將迎來自己的 「淘汰賽」 。

「競爭已經到了深水區,很多公司都在生死邊緣。」 曹輝表示,「我覺得90%的電池整合商都會倒下。電池廠倒下兩三家的概率也很高。去年年底時我的預測就相對保守了,已經感覺到了 ‘超級過剩’ 時代要來了,能保住30%-40%的增長就相當不錯。很多沖進來的公司最後一定是灰頭土臉地出去,對電池的復雜性要有敬畏。」

近日蜂巢能源董事長楊紅新甚至公開表示,經歷2023年的內卷後,2024年行業會更加理性,但就卷的程度,至少要持續到2025年,同樣,產能過剩危機也將至少持續到2025年。

在鋰電瘋狂內卷下,一輪更為慘烈的價格戰或在醞釀中。

1月16日訊息,36氪PowerOn從多位產業鏈人士處獲悉,為了保證市場地位,寧德時代正在梳理產線資源,推動降本。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寧德時代正在向車企推廣173Ah的VDA規格磷酸鐵鋰電芯,標配2.2C倍率快充,走大單品路線。「24年中旬有幾家車企都會切換到這款產品,電芯價格相當低,加量不加價,目標就是10-20萬元的純電市場。」

與此同時,近日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也在內部通知,敦促團隊繼續降本:2023年,采購團隊透過層層篩選,去劣存優,充分招標競價等手段,實作了利益最大化。

市場猜測,在寧德時代、比亞迪強推降本下,動力電池是否會跌至,甚至跌破 「0.3元/Wh」 ?

這絕非電洞來風,日前零跑汽車副總裁曹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零跑汽車的鐵鋰電芯采購價,已經做到了0.4元/Wh,年中將低於0.4元,他認為 「動力電池的價格可以壓縮到0.32元/Wh。」

摩根士丹利分析認為,中國市場的 「價格戰」 或將加速二線電池廠商進入產能整合與優勝劣汰的階段。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2023年的價格戰與慘烈市場競爭中,已經有很多企業近乎被淘汰出局。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2023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43家動力電池企業實作裝車配套,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家。

另外,2023年前3家、前5家、前10家動力電池企業總裝車量占比分別為78.8%、87.4%和96.8%,分別同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0.6、2.1和1.8個百分點,產業集中度還在進一步提升。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新產能的釋放與市場需求的降速,市場博弈與洗牌行程很可能進一步加劇,而歷史已多次證明,價格戰中沒有贏家。華為任正非曾表示,一家企業的成功不是靠低價去贏得市場,而應該要靠技術。「低價格、低質素、低成本,會摧毀我們未來的戰略競爭力。企業必須有合理的盈利,才會去持續投資研發。沒有適當的利潤積累,把利潤打這麽低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戰略上破壞這個產品。」

筆者分析認為,未來全球鋰電企業必將圍繞新技術、新產能、新資本等多個維度展開新一輪深度較量,競爭成敗必將對未來產業格局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縱觀競爭趨勢與變化,未來擁有 「技術突破與持續創新力,先進產能布局與高效執行力,全球化布局與開拓力,財務健康與雄厚資本實力」 等能力的鋰電企業或許更具有穿越周期,持續發展壯大的基因與實力。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24潮

註:本站轉載的文章大部份收集於互聯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中觀點僅供分享交流,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您告知,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