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A股的老底,又要被外資抄走了

2024-08-22股票

上周我跟大家提過,隨著博弈的改變,現在的決定A股行情的因素主要是兩個:

1.央媽在債市上的廝殺;

2.美聯儲的降息預期。

央媽的行為也受制於美聯儲的降息預期。

當美聯儲降息預期有所升溫,那麽人民幣升值,匯率隱憂降低。

做多債券+做空人民幣這個掉期組合就會被拆除。

這就會給債市帶來拋壓,幫助央媽擡升債券利率。

此時,我們還會觀察到外資回流,拉動A股上漲。

看樣子,A股的老底將再次被外資抄走。

一、內資為啥不買?

我們都知道,日本股市從金融危機之後開啟了長達十幾年的大牛市。

於是很多人就想當然認為日本居民肯定享受這個福利了。

真實情況是, 日本居民不但沒買,還一個勁的賣,白白浪費了一輪超級大牛市。

而外資則利用日本股市套利,賺的盆滿缽滿。

從下圖就能看到,日本居民在不斷的賣掉股票資產。

而且在日本股市上漲的初期,拋壓最大。最近這幾年,相對穩定下來。

為啥會這樣呢?

因為日本股市熊了太久了,日本人再也不相信日本股市能走牛了。

所以一旦上漲,跑得比兔子都快。

在日本股市漲了近10年後,日本居民的預期似乎被扭轉了過來,不再跑路了。

這就是人性,有時候要用一代人的財富縮水作為代價。

反觀外資,在上漲初期買入得最多,跟日本居民完全相反。

當日本利率降低到0時,就開始玩起了套利交易,將日本的財富不斷的抽走。

結果就是日本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差,但物價高得嚇人。

比較有意思的是, 即便是日本央行宣布下場買ETF,日本居民還是不信任,還是要跑。

咱們這邊現在也是這情況。

更加有趣的是,日本人在泡沫破裂後,超愛存錢,即便是利率降到0,也擋不住他們的熱情。

存款跟金融資產的比例不斷增加。

值得註意的是,日本人的金融資產中,股票類資產的占比也只有不到15%。

也就是說,日本人的金融資產中,債券占比很高。 咱們的居民跟當年日本人的行為差不多。

人們總愛用過往的經驗來預判未來, 所以往往在機會來臨時還一個勁的悲觀,而在風險來臨時,又盲目樂觀。

這就是人性層面中,虧錢最本質的原因。

二、外資買入的邏輯

大多數居民買入的邏輯是: 股市漲了很多了,還會繼續漲。

國家隊買入的邏輯是:1.再跌要發生系統性風險了;2.估值足夠低,預期收益很高;3.穩住股市,為制造財富效應做準備。

險資買入的邏輯是:股息率高於5%,且是壟斷行業,股價波動低,盈利穩定,可以用來替代債券投資。

價值投資者買入的邏輯是:價格嚴重低於內在價值。

量化機構的買入邏輯是:模型的因子發出買入訊號。

不同的人,買入的邏輯不一樣,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去推斷別人的思維。

外資的買入邏輯中, 美元潮汐的權重很高。

首先,美元貶值周期,資金會流向新興市場,帶動當地經濟;(影響股票基本面)

第二,美元進入貶值周期,投資新興市場匯率上可以增厚利潤。

美國即將進入降息周期,外資回流是大概率事件。

別用我們的思維去揣測。美元潮汐是很多年的規律了,翻翻歷史就知道了。

居民的預期需要股市走牛很長時間才會轉變,而外資預期的轉變只需要一個訊號而已。

因此, A股的老底,大概率要被外資抄走了。

三、不確定性≠風險

人們特別容易把不確定性當成是風險。

比如,在選專業的時候,未來這個專業是否會是熱門呢?

沒有人能知道。這就叫 不確定性。

但人們就會把這種不確定性當做是風險。

人們會給自己壓力: 選錯了專業,一輩子就毀了

人們為了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就:

1.愛用最近這幾年啥專業好找工作來做決策;

2.聽專業人士的建議。

居民在股市中的決策也都是如此。人們會覺得最近啥好,不確定性就越小。

比如,最近三年債市漲得很好,就會認為還會繼續好。

然而,風險又是什麽呢?

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當人們誤把不確定性當風險時,往往會錯失良機;

誤把確定性當安全時,往往會損失慘重。

這幾年張雪峰不是很火嗎?

他推薦的專業,大家可要小心了,因為很多人會因為他的推薦而感到確定性。

於是大量的學生去學。

等到這些人都畢業了,突然發現,怎麽搶飯碗的人這麽多?

別忘了,張雪峰當年也力推過土木工程。

有很多東西,看起來不確定性很高,但其實沒啥風險。

而當別人都覺得很確定的時候,風險是豁大豁大的。

打賞自願,1分錢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歡迎來我的同名公號: 睿知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