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品牌杀手」杨笠,是如何让京东汗流浃背的?

2024-10-21科技

京东这次大促搞砸了,大得一塌糊涂。谁能想到,双11前夕,全网掀起的不是购买狂潮,而是抗议风暴?这一切,只因京东选择了杨笠做代言人。脱口秀演员杨笠曾因大胆抨击「普信男」,引发了男性群体的不满和抗议。而这次代言,再次把火浇到了囤满干柴的堆上,不仅京东的业绩受到冲击,连品牌形象也摔得粉碎。这背后,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京东双11活动前夜,原本是电商大战的蓄势期,各个品牌都忙着搭建舞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京东此时高调宣布邀请知名脱口秀演员杨笠成为品牌代言人,企图通过她新潮幽默的形象拉拢更多年轻消费者。这样的营销策略乍看并无问题,毕竟杨笠的脱口秀风格深受年轻女性的喜爱,她的「普信男」段子在女性中也取得了共鸣。

但问题是,京东似乎低估了杨笠带来的争议。杨笠的某些脱口秀内容触动了部分男性群体的敏感神经,尤其是那句「男的为什么那么自信」,让她成了部分男性消费者眼中的「性别争议代言人」。这次代言公布后,社交媒体平台如贴吧、豆瓣、NGA等迅速爆发激烈讨论。不少男性纷纷表示,他们因杨笠的代言决心卸载京东,甚至发起集体行动抵制购买。

社交媒体的讨论迅速升级为实际行动。NGA的男性用户们组织起了一场精准「打击」行动,开始「大规模退货」——许多人选择购买高价值商品,然后行使7天无理由退货权,意图直接削弱京东的销售额。不仅如此,京东PLUS会员也遇到突然「退订潮」。不少会员集体上传退订截图,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场「消费挤兑战」迅速扩展,形成了广泛的「链式效应」。男性群体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号召,展现出前所未见的抗议能量,似乎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退款,而是要让京东感受到自己的购买力正被消耗和削弱。这种集体抵制行为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令人瞠目。在此过程中,京东的股价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波动,连附属的京东金融业务都受到了波及。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市场危机,京东显然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在多日的抗议高潮后,京东还是发出了一份声明,警告称「组织和煽动退货和集体挤兑等行为可能涉嫌违法」。这句话看似强硬,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消费者的不满依然如洪水般汹涌。

尽管京东很快删除了所有涉及杨笠代言的广告和相关微博,但为时已晚——消费者已经将杨笠与京东的代言事件深深绑定。在他们眼中,京东选择杨笠,就是选择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普信男」的污名化标签,让这群消费主力军的情感彻底受到了伤害。

回顾杨笠代言的其他品牌,无一不在事件后遭遇市场滑坡。无论是因代言杨笠导致消费者抗议的英特尔,还是因杨笠被调侃而被戏称为「拼凑普信男」的舍得酒业,甚至是曾需排队等候的长城汽车,都因选择杨笠陷入业绩困境。这一现象反复出现,已经为杨笠贴上了某种「品牌杀手」的标签,而京东也在这次代言中同样中招。

企业选择代言人时,本该通过充分调研和平衡风险做出决定,那么为何像京东这种大企业也会在脱口秀演员杨笠上的选择中犯下致命错误呢?这背后或许有几种可能解释——一是部分企业往往希望通过争议博得更多关注,即使这种关注带有负面性。也许在一些营销者眼中,伟大的品牌总该在争议中成长,越引发讨论,越能提升曝光度。

二是,更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内部公关、营销部门的决策可能存在某些偏颇。有部分分析认为,尤其女性主导的PR团队,出于自身性的认知与主张,很可能在代言人选择上过于偏向于性别议题,而忽视大规模的市场反馈。这便是所谓的「公费打拳现象」,公关部拿公司的KPI、品牌声誉做赌注,这种错误的策略,往往让企业在市场上自食苦果。

或许,真正让京东始料未及的,是男性消费者的觉醒。长久以来,广告营销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女性身上,却忽略了男性的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了品牌危机的迭代。当杨笠的形象登上屏幕,本该为提升女性知名度的品牌形象,却反过来激怒了男性消费者,点燃了他们对消费权益被忽视的长期不满。

男人们正从「舔狗经济」中觉醒,开始对自己的需求更加敏感,不再盲目跟随主流消费趋势。事件中的另一个强烈对比,是【黑神话:悟空】的市场狂卖。这款专注于男性群体的产品,借由舆论风波冲突反而大获成功,成为男性消费力量崛起的象征。男性们的意识正在改变,他们不再只为家庭或社会责任买单,他们更珍视自己的选择权与消费自由。

京东因杨笠遭遇的危机,绝非个例。这表明,在男性消费者日益觉醒、增强话语权的今天,企业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代言策略和市场定位。毕竟,伤害消费者的尊严和情感,终将让品牌付出沉重代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