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巨型化」与「微型化」。巨型化,代表云端大模型参数的飞速激增,带来智力「涌现」;而微型化,则代表端侧大模型将会陆续进入汽车、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
2月3日,2024年沃顿校友会庆典在上海半岛酒店举办。极越CEO夏一平受邀出席,与衔远科技创始人周伯文教授、帷幄创始人叶生晅、智谱AI COO张帆等来自各领域的行业大咖欢聚一堂,共话AI大模型发展趋势。张帆分享了AI大模型的巨型化和微型化趋势。
但请注意,巨型化和微型化并不是大模型的唯一路径。衔远科技创始人周伯文表示,商业化是大模型要跨过的重要门槛,这就离不开做好大模型的专业化,让大模型生成推理答案是「外行」,应该研究如何让大模型在特定领域超过90%的专业人士能力,这样才能带来广阔的商业化前景。
然而在实际的实践应用中,大模型似乎可以同时兼具微型化、商业化、专业化等诸多特性。集度CEO、极越CEO夏一平表示,「智能汽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大模型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大模型上车将推动智能汽车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跃迁,‘机器人化’将是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众多周知,在现阶段的汽车智能化中,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是最核心的应用场景。其中,智能座舱提供交互和交流,可见即可说是衡量智能语音交互的是否先进的核心技术标准。智能驾驶承担代步和移动,导航式高阶智能驾驶是车企参与角逐的关键。一个问题,下一代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是什么呢?
显然,极越是将大模型作为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核心竞争力,来定义汽车。在座舱领域中,极越01搭载了高通8295芯片,智舱算力高达60TOPS,超强算力为极越01融合百度文心一言4.0大模型提供了基础保障。
作为全球首个搭载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的智能汽车,极越01可以给用户更自然「本能式」的人车交流,可见即可说、语音控全车。目前,极越01的智能AI伙伴SIMO的语音渗透率高达98%,用户日均使用频次达63次,超过竞争对手10倍。
在智能驾驶领域,极越基于百度Apollo高阶自动驾驶原子化能力和安全体系,共同研发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具备高速NOA、城区NOA以及AVP代客泊车。在2023年的世界智能驾驶比赛中,极越01凭借PPA一举成为全场最大黑马,整体成绩与小鹏G6持平。
到目前为止,极越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全国覆盖里程达40万公里,支持90%高速高架道路,同时也是第一个凭借纯视觉跑通了上海、北京、深圳、杭州4个城市。以上海为例,全上海覆盖里程14080公里,用户渗透率达90.3%,日均PPA里程渗透率47.9%,远超一众竞争对手。
但要说极越智驾最核心的亮点,依旧纯视觉!因为目前采用纯视觉方案的车企只有极越和特斯拉。在纯视觉算法上,极越已经形成了「BEV+OCC+Transformer」的纯视觉技术方案。尤其是OCC占用网络技术的加入,让极越拉高了纯视觉智驾的上限。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目前行业中有纯视觉和融合感知两条路线。但在算法上,融合感知派并没有独特的创新,依旧是使用了BEV+Transformer架构。个别先进的融合感知派,如华为会使用类似OCC占用网络技术,来提升视觉感知能力。也就说,在算法层面上,融合感知的灵魂在纯视觉上。这也是极越能够领先一代取代激光雷达的核心依托。
谈到智能驾驶的未来,夏一平表示,未来,自动驾驶值得用大模型的方式重写一遍。极越正在借助AI能力,加速汽车机器人进化,每周内部迭代,每月全量升级,让用户月月开新车。1月上旬,极越01迎来了上市以来的首次OTA大版本升级,围绕智能驾驶、智能交互、安全性能、娱乐服务等5大层面,升级超过400项功能点,相当于每50分钟就升级优化了一项功能。
我们相信在2024年,大模型会迎来一波集中「上车」潮,在智舱和智驾带来创新性的技术体验,甚至形成新的技术架构。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哪怕车企使用同一个模型,不同的技术理念和不同的模型参数量,也会使大模型出现明显差异。就像同样是爱信8AT,不同的车企用到不同车上,也有会不同的效果。但毫无疑问,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极越率先吃到了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