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人形机器人,等一个机会!

2024-03-31科技

如果说AI代替人工,让打工人破防,恐怕人形机器人迭代迅速甚至进场打工,更让人猝不及防!

大家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在英伟达GTC大会上,几个人形机器人相当吸引眼球,黄仁勋在会上用不少篇幅介绍了几款机器人,以及英伟达开发的全球首款机器人大模型。

如果说英伟达的上一个万亿市值来自GPU和算力,要冲击下一个万亿市值并实现持续增长,恐怕机器人的开发和赋能将成为重要助力。敏锐的AI从业者或许要开始意识到,机器人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算力出口,而这并非夸张之言。

大模型和AI的迅速发展,正在成为训练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最佳辅助,虽然这个行业「基础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可一旦核心技术问题有望突破解决,发展机遇到来,产业链大跨步发展也是迟早的事情。

去年12月底,优必选在港交所登陆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这也是交易所历史上第一次由机器人完成敲锣仪式。就在前两天,优必选于3月28日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这是其正式登陆港交所后发布的首份年报,虽然营收增长幅度不大,但亏损收窄对于行业也是好消息。

从去年年底开始,机器人赛道一直受到关注,为什么大佬们纷纷下场参与机器人行业?无他,AI代替人工已经是进行时,下一个机器人代替或许已经在路上。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更加直观感受到人形机器人在更多行业有所应用。

「机器人第一股」

首年财报如何?

2022年特斯拉正式推出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热度开始回暖,甚至呈现爆发式增长。不过,囿于行业发展存在的历史难题暂未得到突破解决,行业有平息迹象,直到去年年底,随着AI和大模型迅速发展,再次引爆机器人赛道。

机器人行业正在加速发展,也让新项目和初创公司持续受到关注。很显然,ChatGPT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革命,让具备「具身智能」特性的人形机器人训练有了更多可能性。

就在英伟达GTC大会后没多久,当地时间2月24日,马斯克就分享了Optimus(擎天柱)的最新视频。视频中,Optimus步态稳健,行走体态也更接近人类,转向顺滑且没有僵硬的机械感,更重要的是,转向时并未停止前进。

在国内,在机器人这个赛道,优必选也是难得的「老人」了,2012年成立,从伺服驱动器的机器人零件开始做起,慢慢发展成为今天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虽然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优必选还是初级选手,但在机器人行业积累多年,有技术积累,又在风口之下,公司前景较为光明。

那么,上市后的优必选成绩如何?对于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说,优必选盈利与否都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发展信心。

我们来看财报。根据年报,2023年优必选全年总收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4.7%,经调整EBITDA亏损5.15亿元,相比上一年度进一步收窄。在营收中,智慧物流业务全年贡献3.8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7.9%;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贡献了2.5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91.5%。

总体看,2023年营收实现小幅增长,物流和机器人相关业务同比增速较快,整体亏损呈收窄态势,优必选的业绩看起来过得去,这一点跟历史数据对比也能看出来。公司2020-2022年,营收规模分别为7.4亿元、8.2亿元和10.1亿元;公司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6.4亿元、-7.6亿元、-7.8亿元,亏损有扩大迹象,但在今年止步并收窄。

从数据来看,亏损只是小幅收窄,也跟优必选的研发投入增加有关。2023年优必选研发投入4.9亿元,同比增长14.5%,占2023年总营收的46.4%,近四年平均研发投入超50%。

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研发实力就是公司的核心生产力,烧钱是行业普遍共识。好在从去年以来,机器人行业热度持续增加,让市场认可度和接受度有扭转提升。此外,研发投入带来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以优必选为例,据其财报披露,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优必选全栈式技术拥有210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相比2022年增长31.25%,其中1200多项为发明专利,占比57%,400多项为海外专利,占比近20%。

在本月初优必选的股价曾一度暴涨,虽然公司市场占有率并不占优势,据优必选在招股书中披露,其在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只有2.8%,短期涨跌更像是资金炒作的游戏,但也不可否认,资本对于机器人赛道的态度已经从停滞犹豫,转变为积极关注。

当然了,目前机器人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要看一家公司,还需要看其业务究竟有没有前景,换言之,看其有没有场景化应用的长期潜力。

要增长还得看应用

根据黄仁勋在GTC大会上的介绍,英伟达跟比亚迪将在机器人的开发应用上有更多合作。

而在此之前,英伟达已经和比亚迪合作,为比亚迪打造汽车和工厂数字孪生,辅助比亚迪汽车自动驾驶业务。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基于英伟达的ISSAC展开仓库自动机器人研发方面的合作。

显然,英伟达希望自己能成为机器人量产的上游供应商,通过其自身算力算法以及在软硬件的开发积累,成为AI机器人行业的「黄埔军校」,为不同行业的机器人研发,提供适配系统,帮助训练机器人。

英伟达显然也有这个实力。

机器人赛道特别是人形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大佬们已经竞相押注,不光是英伟达,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早已吸引了不少关注,OpenAI、微软、亚马逊都在押注人形机器人赛道。

大佬的关注造就了机器人领域的再次火热,这跟大模型以及AI在最近一年的快速发展分不开。随着各家大模型迅速迭代,模仿学习、强化学习等算法成熟度日益提高,机器人领域也直接受益,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

在众多机器人细分领域,人形机器人因为具有跟人类更相似的体型,更可能承载多样化的运作协调能力,但同样也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训练,AI的加持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训练提供了海量数据。

亚马逊的人形机器人Digit,就已经开始进入仓库进行筛选、搬运物料等工作。

大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其自主开发的Figure 01基于OpenAI大模型的加持,目前已经在商业化层面落地,其AI和机器人技术已经融入汽车生产线,并跟宝马的斯巴坦堡汽车工厂展开合作。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旗下的Walker S产品也已经在蔚来汽车工厂进行「实训」。在2月22日优必选发布的工厂「实训」情景中,Walker S能够完成门锁质检、安全带检测、车灯盖板检测等工作,从视力到行走再到手部动作均自如流畅。

有行业人士认为,对于像是智能汽车、生物医疗等行业来说,这些行业的机器人已经有所发展、此前已有付费基础、且市场空间大、付费能力强,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或将在这些行业得到突破新发展。此外,类似行业规模大、产业链长,也将赋予人形机器人更多应用场景。

一个新事物落地,解决应用落地才能真正让中下游企业获益,一旦解决人形机器人能在哪些场景应用、成本多少、潜力多少等问题,相信人形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会更广阔。

也许要实现真正的具身智能还需要时间,毕竟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还不成熟,但行业发展一旦明确,谁能抓住供应链发展的机会,或许就找到了下一张通往AI世界的入场券。

免责声明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