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雷军年度演讲的另一重心迹:令人不甘的小米市值

2024-07-22科技

王如晨/文

小米集团(1810.HK)今日大概率会有较为正面的反应。

因为,雷军前日第五次年度演讲暨小米新品发布会,直接或间接回答了资本市场最近三个月关注的部分核心问题。

尤其是整体确定性增长、自由现金流以及EBITDA利润率等。

比如整体增长问题。 主要涉及SU7上市后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关涉着2024财年的收入。

尽管过去3个月多有交付消息,尤其每月稳定在1万台,但市场仍需要看到整体尤其全年的大致数据。

雷军当然有备而来。演讲中提到一组数字。5月,公司确定全年销量目标,保底10万台,全年冲击12万台。目前,SU7 产能提升、交付加速,进展顺利,每月上到1万台。迄今为止已交付超3万台,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台交付目标。此外,小米汽车服务网络也将不断完善,预计12月全国将有59城220家销售门店开业。

这就回答了增长问题。

迄今已交付3万台。官方未披露三个价位的SU7比例。粗略以均价25.39万计,约76亿毛收。因SU7 3月底开订,3万台营收增量最高比例仍会落在Q2。小米2023Q2营收673.5亿。等于说,即便手机、AIoT营收不变,仅小米汽车就有望带来10%上下的同比增幅。

11月提前完整年度交付目标。即便12月仍只交付1万台,全年11万台,同样有望创收270多亿。

一项全新的战略业务,首战到这个程度,无疑奇迹。而且,这还是外部环境并不那么有利的局面下取得的成绩,殊为可贵。

可进一步对比一下。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业务)、小鹏、蔚来、理想去年营收分别为289亿、306亿、556亿、1238亿。能看出,小米首战,一年已逼近赛力斯,接近小鹏。与未来有一个身位差距。距理想较远,但考虑到理想产品非纯电,比较无多大意义。当然,还没法跟比亚迪、特斯拉们相提并论。但也要看到,这只是SU79个月销量。若拉长到标准年,表现会更出色。

当初小米集团冲到千亿规模,花了7年。小米汽车藏着巨大的势能,冲过千亿的周期,或有望大幅缩短。何况雷军说,小米汽车未来10年要干到全球前五,那门槛不低。看现在的老五现代汽车,约合3500亿人民币以上。

想说的是,小米其实最不担心整体营收指标的增长。当然,此刻,雷军强调11月完成全年10万台销售目标,算是给投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小米承压面仍将非常明显。尤其是自由现金流、EBITDA利润率等。

因为,随着小米汽车交付规模化,稳定在单月1万台后,研发、生产、运营、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资本支出将会进一步加大。

小米2024Q2下月发布,成本支出、自由现金流、现金消耗速度等指标或有明显体现。当然,小米集团整个财务面还是可以。2023财年末现金与等价物约1363亿,2024Q1末1273亿。但自由现金流肯定还是压力指标。何况还有新的车型以及手机、AIoT两大主业的各种投入。

而汽车业务中短期注定亏损。花旗此前预测小米这块2024年亏40余亿。官方人士认为偏差太大。但EBITDA利润率注定承压。2023财年,小米这一指标为9.2%。一些机构预测今年可能降到6~7%的区间。

这就倒逼着小米手机与AIoT两大主业以及互联网服务业务必须有更为出色的平衡。尤其必须在保证基础营收规模的前提下,提升综合毛利率。

雷军演讲后半场也即小米新品发布会,其实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你能看到,既有侧重高端高单价的大小折叠机MIX Fold 4、MIX Flip(代表着超级体验与高毛利),也有性能狂魔Redmi K70这种中高端价位的出货推手(有利于壮大营收规模,并维持毛利),更有Xiaomi Buds 5、小米手环9、Xiaomi Watch S4 Sport、空调、空净机等系列产品。与过去相比,不仅设计体验出色,更有日益提升的技术附加值与品牌形象。

雷军说,过去3年,是小米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他侧重的是小米SU7带来的变化。但在我看来,它同样是小米目前核心主业手机品牌高端化的焕新之旅。

小米高端化对应着持续提升的技术附加值、毛利率。它平衡了不可能无限扩张的出货与规模化挑战。当移动互联网领域所谓用户与流量见顶时,也意味着小米手机、AIoT主业将经历一段复杂的结构转换。就是说,也许出货总量、销售收入不会狂飙,但利润表现会持续提升,甚至高于销售额增长。

而随着用户基数的持续扩大、海外收入增加以及高端手机用户业务的转化率提高,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将会呈现出更为稳定的增长。

前几天,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Q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6%,为2021Q2以来最高同比增幅。几乎所有地区都呈现出同比增长态势。而小米不仅稳居全球前三,还是前五大品牌中增长最快的一家,增幅约22%。其中Redmi 13 和 Note 13 系列备受全球欢迎,加上小米集团更为精简的产品组合、更为强劲的高端战略,Q2市占提升了两个百分点。

此外,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增长承压,但小米自身与生态链多元化品类/产品、场景化优势,会持续支撑起它在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竞争力。上半年,小米门店已确立新的扩张策略,它意味着零售端将继续打开增长动能。

这一切,都有利于平衡小米汽车带来的短期财务面压力。

当然,也不要忘记另外两点:

1、汽车业务中短期虽然亏损,但随着交付规模扩大,当然还有未来新品驱动,同样也会生成规模效应,进而摊薄整个链路的成本。事实上,今天的考察还基于车终端本身,尚未体现小米汽车垂直一体布局中的诸多创新隐含的后续变现价值,包括软硬件服务在内。小米车服务的能量还远没有体现。

2、基于1,小米「人车家」智能全生态的效应会更明显,服务创收会有更大的协同效应。

如此,我们就能在增收、自由现金流及利润等方面看到小米公司的稳定性。

这是一家相当稳健的公司。

这种局面下,雷军演讲主题渲染「勇气」,无疑有他与小米传递的使命驱动与战略定力在。我们并不认为小米公司涉入汽车业多神奇。但垂直一体、独立发展的路径、模式,要比当年小米手机崛起时的路径选择难得多。

「勇气」应该还有雷军与小米人的不甘吧。

一重至少体现在小米今日的港股价值上。4134亿港元的数据,对应的股价仍处于破发状态。过去3年多固然经历过多次上行,2021年年初甚至一度突破9000亿港元,但彼时有疫期的刺激,并非小米完全内在的核心竞争力所致。

雷军怎么可能满意这一幕。想起当初2018年IPO后晚宴上他对投资人的承诺,他一定憋着一口气呢。

说到小米价值,夸克当然觉得,港股股价实在没有体现它的空间。雷军演讲中提到,当初小米确定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后,多家机构希望参与投资,并给出百亿美元估值。

3年过去,很难说这一单元提升多少。但有人拿小鹏、蔚来不足百亿美元的市值对比,显然不合理。小米汽车首战呈现出来的势能与「人车家」生态想象空间实在要宏阔得多。

你看那个去年新能源车营收不过289亿的赛力斯,市值都在1136亿人民币。千亿营收规模的理想汽车,市值1639亿港元。比亚迪甩开一众,7069亿港元。而那个牛逼的特斯拉,同业中更是一骑绝尘,7628.6亿美元。

小米汽车模式上,近特斯拉。但小米集团拥有远胜特斯拉的移动与物联网生态。而比亚迪车业务崛起前,有多年IT代工、电池业务的布局史。小米与它各有自身差异化优势。而小米想象空间似乎更大。

当然,此刻不用想象那么多。即便简单对标赛力斯,小米汽车也应有千亿估值。而截至目前,我们认为,这部分没有真正体现在小米集团整体市值中。今日的所谓财务负担,未来肯定会成为后者估值空间扩充的关键驱动力。

2017年,小米深圳旗舰店开张时,群访雷军后,我说,属于小米的辉煌还远没有到来。此刻我继续坚持这一判断。

所以,我认为,雷军第五次年度演讲暨小米新品发布会,传递的内心可能要比媒体的理解要复杂些吧。

按以往时间段,8月中下旬,小米集团将发布2024Q2财报,此时的心迹与种种动作,想必也有强化或者温和处理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