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人工智能最先淘汰谁?答案来了不是工人,竟然是大学生?

2024-07-20科技

「90% 的人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 霍金

这绝非危言耸听。人工智能的触角已经伸向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逐渐走进现实。 当我们还在畅想未来世界的美好图景时, 一股不安的情绪也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人工智能究竟是洪水猛兽还是福音? 它会抢走我们的工作, 甚至取代人类吗?

种种疑问, 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毕竟, 他们即将步入社会, 成为职场生力军, 而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 首当其冲地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

一直以来, 关于人工智能会率先取代哪些工作的讨论就不绝于耳。 人们普遍认为, 那些简单重复、 不需要太多思考的体力劳动岗位, 比如流水线工人, 将会最先被机器人取代。 然而, 现实却狠狠地打了那些「想当然」的人一记耳光。

人工智能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 大规模地涌入工厂, 取代那些挥汗如雨的蓝领工人。 相反, 它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写字楼, 将目标瞄准了那些看似体面、 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白领岗位。 而首当其冲的, 便是那些被称为「末端大学生」的群体。

他们是谁? 他们是高考大军中沉默的大多数, 是那些没能进入 985、211 高校的普通本科毕业生。 他们没有耀眼的学历背景, 也没有在某个领域深耕的专业技能, 只有一纸大学文凭,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显得苍白无力。

人工智能的出现, 无疑给这些本就处于劣势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那些曾经被视为「铁饭碗」的办公室白领工作, 比如文员、客服等, 正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一份份简历石沉大海, 一个个面试机会擦肩而过, 残酷的现实将他们推向了迷茫的深渊。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人工智能真的已经强大到可以完全取代人类了吗? 答案或许并非如此。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率先冲击大学生就业, 尤其是「末端大学生」群体,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 人工智能替代「低层次重复性脑力劳动者」的成本更低、 效率更高。 相比于需要支付工资、 社保、 福利等费用的真人, 人工智能的运营成本要低得多。 而且, 人工智能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不会感到疲倦, 也不会犯错, 工作效率远高于人类。

以文员为例, 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大多是重复性的, 比如整理文件、 录入数据、 接打电话等等。 而这些工作, 人工智能完全可以胜任, 而且做得更快、 更准确。 再比如客服人员, 他们需要回答客户各种各样的问题, 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而人工智能客服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置好的程序, 自动识别客户的需求, 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仅可以节省人力成本, 还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其次, 教育体系的滞后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行的教育模式, 更多地是注重知识的灌输, 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 critical thinking 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 尤其是「末端大学生」, 在走出校门后, 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更无法与人工智能竞争。

人工智能时代, 需要的不再是只会死记硬背、 墨守成规的「书呆子」, 而是具备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 我们的大学教育, 却依然在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与时代的发展严重脱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末端大学生」们就像是被时代抛弃的孩子, 他们迷茫、 无助,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无疑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那么, 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 大学生, 尤其是「末端大学生」 该何去何从? 是坐以待毙, 还是奋起直追?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我们不能选择逃避,更不能自暴自弃。相反,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变化,主动迎接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首先,大学生,尤其是「末端大学生」,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大学毕业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想法,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行不通了。

「学历贬值」已经是老生常谈。拥有一纸文凭,不再是获得好工作的「通行证」,而只是一个基础门槛。

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大学生要走出「舒适区」,告别「佛系」心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除了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软实力」,这些都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

其次,社会各界也要行动起来,共同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要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研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做好人才培养和社会保障工作,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企业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推动技术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

教育机构要改革教育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时,能够真正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可以将人类从繁重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大规模失业、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对。

正如霍金所言:「人工智能的短期影响取决于谁控制了它,而长期影响则取决于它是否能够被控制。」

人工智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与其担忧被人工智能取代,不如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