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中国AI芯片,迫切寻求国内替代,退路已绝,英伟达面临挑战?

2024-03-31科技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已经发展到达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且AI公司数量超过了4400家。预计到2030年,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到2035年可能会达到2万亿。

然而,这个庞大的AI行业之前主要依赖于英伟达的处理器。2023年前半年的数据指出,英伟达的处理器在中国AI处理器市场中占有大约90%的份额。

但是众所周知,由于美国的出口限制,获取英伟达的处理器变得更加困难,市场上能见到的多是经过多次修改的特殊版本处理器,这对供应链造成了巨大风险。

因此,最近日本的 报道 提到,中国的AI领域的大型公司正急于将AI处理器的供应商转为国内生产,以减少业务风险。

那么,谁能取代英伟达的地位呢?目前国内出现了不少AI处理器制造商,华为的昇腾AI处理器无疑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之一。华为不仅提供了类似于CUDA的生态系统,也因此订单大增。

继华为之后,海光也在2023年秋季推出了新的AI处理器「深算二号」,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英伟达的产品。

除了华为和海光,还有像摩尔线程、避仞这样的新兴企业也在积极进入AI处理器市场,希望成为英伟达的一个替代品。

然而,要完全替代英伟达并非易事。

一方面,英伟达能够利用台积电的全部工艺技术,包括最新的3nm工艺。而受到制裁的国内企业只能使用较落后的工艺,这自然会导致性能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英伟达的CUDA生态系统目前几乎无可替代,因为大多数AI模型都是基于CUDA训练的。更换其他处理器,意味着需要重新进行大量编译工作,这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因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功编译的可能性并不大。

尽管如此,国产处理器的崛起势在必行。如果国产AI处理器的发展停滞,将导致中国在技术上与美国等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AI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国产AI处理器的未来发展将决定中国AI行业的命运,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