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智能机器人逐渐跻身寻常百姓家,从曾在电影荧幕上出现的陪伴机器人到厨房和卫生间的智能助手,它们的身影愈发频繁。这些机器人不仅仅是家居的装饰品,更是生活中的得力助手,或许它们能够在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人们生活中的琐事。
老年人的日常饮食、出行以及医疗问题可能都将由人工智能来承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许将成为现实而非梦想。如今,人们对智能养老机器人的期待与日俱增,他们是否已经初露锋芒?这种产品能否真正平民化?未来它们将以怎样的价格面对大众呢?智能养老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年轻人面临的「养老还是追求」的选择困境,以及护工事件的频发,都使得这一话题更加引人关注。
根据权威数据,早在201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两亿,到2021年底,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年龄段的近15%。可以说,中国正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生育率的下降也将导致年轻人数量的减少,进一步加重了养老压力。
年轻人被迫在养老与事业之间做出选择,而社会护工的不负责任行为更是火上浇油。正是在子女无法照顾父母、护工信任度低的情况下,智能养老机器人的需求迅速崛起。
政府部门已经对养老机器人的可行性进行了背书。
在2023年1月19日,十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表示要在老年人的助浴、家务、情感陪伴、娱乐和安防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辅助,使更多的养老机器人成为照顾老人的主力军。2018年,深圳某科技公司与中国老龄协会、中医药开发中心合作建立了「智慧康养AI研究院」,通过技术突破为老年人提供了一款能够日常问候、听戏、跳舞等功能的家用智能机器人。政府的支持以及商业化进程的推进表明了社会各界对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光明前景。
然而,要让智能机器人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养老机器人主要分为有形器械和无形服务两种发展趋势,但不论哪种,都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帮助。智能家居方案如小米智能之家和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已经成为智能家具的中流砥柱,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的生活服务。
然而,这种无形服务无法满足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有形的康复和护理机器人更为重要。这些机器人将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起居,甚至满足其出行、床上翻身和饮食等方面的需要。
尽管智能养老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其发展仍面临一定的难题。
价格是一个关键因素,两年前,我国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均价约为5.5万元一套,而康复机器人则高达百万元一套。虽然高昂的价格带来了优质的服务,但普及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限于人性化和专业化方面的因素,养老机器人的价格难以下降。
然而,随着政府对人工智能、新能源和5G技术的支持,以及材料学的发展,养老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价格也将趋于平民化。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定价,还需要考虑到它的功能和服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只有在实现了功能的完善和价格的平民化后,智能养老机器人才能成为广大老年人家庭的可靠伴侣,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