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治「杀熟」不能只靠消费者

2024-07-25科技
既然大数据「杀熟」屡禁不止,那么有关部门就应该继续下猛药整治,持续把焦点放在商家、平台的监管、处置上,不是让消费者去避坑。
周先生投诉截图
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
「不同用户,浏览同一产品价格不同」「同一产品,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暑期旅游旺季,大数据「杀熟」投诉再次引发关注。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杀熟」关键词,已有高达14248条相关投诉,检索「大数据杀熟」关键词,相关投诉有7245条。在旅游、出行领域,相关投诉涉及多家知名在线旅游平台。
大数据杀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主要表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折扣或优惠,还有的消费者反映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商家牟利的工具,大数据杀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且由于维权成本较高、过程较为复杂,很多人在遭遇到杀熟时都是抱着「算了」的心态,甚至觉得这个软件不行,那就换个软件,让不少平台、商家越来越肆无忌惮。
大数据杀熟实质就是经营者对算法的滥用。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剑指大数据杀熟问题,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在行政法规中对差异化定价进行规范。然而,实际落实中可能就没有那么理想。一方面,消费者对【条例】的出台以及内容还尚未完全知晓,更别提能充分用好【条例】去进行维权;另一方面,【条例】虽然对大数据「杀熟」问题有个规范,但并未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明确行政处罚罚则,或者加倍赔偿消费者的义务,也导致【条例】法律的执行力和威慑力不足。简言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的出台让社会看到国家层面规范算法使用的决心,可是具体的落地却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数据「杀熟」必须得治,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以及实际情况,拿出更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措施,拿出硬核的惩治措施,提高平台违法成本,对一些试图违法、滥用算法的商家平台形成震慑。同时,也要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让消费者愿意投诉、积极监督,从而倒逼商家、平台履行好社会责任,善用算法。当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形象维护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蝇头小利侵犯消费者权利,坏了口碑,也实在得不偿失,这一点或许每一个平台都应该清楚,从而规范自身行为,爱惜羽毛。
技术发展进步初衷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而不是成为人民群众的困扰。既然大数据「杀熟」屡禁不止,那么有关部门就应该继续下猛药整治,持续把焦点放在商家、平台的监管、处置上,不是让消费者去避坑。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