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预料到,双十一的首场公关战竟然在京东爆发。关键不在于低价或主播,而是触及到更为敏感的「性别问题」,引发了一条复杂的舆论走向。
10月14日,京东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与杨笠相关的宣传海报。同日,杨笠出席了京东11.11发布会,并发布了推广微博。
此行动迅速在虎扑等社交媒体上发酵,导致大量男性消费者反击。京东及杨笠的官方微博评论区被负面留言淹没,不少消费者选择退还年卡,卸载APP以示不满,甚至有呼声倡导用户赎回京东金融理财产品进行抗议。
对此,京东官方迅速回应,发布了澄清信息及道歉声明,表示「后续我们与相关演员没有合作计划」,并尝试通过增加双十一的补贴力度,平息男性用户的不满,重塑品牌的积极形象。
但是,许多谣言却越发扩散,导致更激烈的舆论冲击。「京东90%以上是女性员工」、「京东金融平台在挤兑当天无法提现巨额资金」、「京东被资助并加入国际组织」等各种虚假信息纷纷出现。
从站台艺人选择策略问题到尖锐的性别对立情绪,再到被谣言包围的平台立场质疑,在碎片化的互联网舆论场中,话题的走向愈加难以捉摸。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在双十一这一重要节点,事件变质背后不仅仅是京东的决策失误,还有日益加剧的信息茧房、愈发割裂的情绪对立以及值得反思的舆论攻讦战。
「决策存在偏差,但我们的初衷绝不是想激化男女对立。」
需要强调的是,与艺人合作是双十一大促来临前电商平台的常见做法,正如京东随后在微博上说明的,这次与杨笠的合作并不是代言,而是一次站台型的品牌推广。
近几年,京东与脱口秀节目及喜剧演员保持了频繁合作。在此次11.11活动中,除了杨笠,京东还邀请了赵晓卉、张彩玲、何广智、刘旸等多位脱口秀艺人。
「爱奇艺和腾讯的两档脱口秀节目都进入了最热门的决赛阶段,电商平台通过邀请话题性艺人,利用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来吸引用户关注是常见的营销策略。各大平台与脱口秀艺人的合作并非第一次,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京东出现了一定的误差和判断失误。」某公关行业从业者Amy表示。
然而必须承认,从营销安全的角度出发,与杨笠的合作是京东内部一次显著的决策失误。
毫无疑问,在性别话题上勇于发声的杨笠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性关注,但对于拥有众多男性客户的京东而言,她是一个高风险的合作对象,极有可能带来显著的舆论反弹。
另一方面,杨笠之前与众多男性用户品牌的合作,曾多次引发抵制。英特尔、长城汽车、舍得酒业等品牌均曾遭遇大量用户质疑。
作为面向各年龄段和所有性别用户的主要互联网平台,京东在重要时刻与具争议的人物合作,明显表现出对公众看法和情绪的把握不足,以及对舆论环境的错误预判。
「其实当时内部讨论时确实存在争议,但没有预料到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出发点显然不是想引发性别对立。」相关人士向小娱透露。显然,虽然做了相应的预估,但目前的局势已明显超出了京东的控制范围。
「决策错误为整个京东集团打开了一个缺口,大平台内部复杂的多部门协调与决策流程外人并不明了,但可能被外界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夸大真相、引导舆论的切入点。」Amy对小娱表示。
这一点很快反映在愈演愈烈的谣言和难以掌控的局面上。
矛头最初指向京东金融,有网友截图称出现了资金提取失败的情况,随着舆论的加剧,许多网友开始担心京东金融是否面临挤兑,但被打码的对象和赎回份数实际上是混淆的,导致巨额赎回问题的截图与京东金融并没有直接关系。
微博管理员迅速对这一谣言传播事件进行了处理,决定对发布不实信息及煽动性言论的50名用户进行处罚,实施阶段性禁言直至永久禁言。从中可以看出,大量用户跟风发布关于京东金融的虚假信息,试图将事件扩大化。
然而,辟谣的信息尚未传播开来,更加荒谬的阴谋论已四处流传。「京东受到了全球契约组织ESG的寄生」、「京东高层内部三股势力争夺权力,甚至有犹太势力参与」、「京东高层遭到渗透,恶意操作以排挤男性消费者」等等……
借助男女对立的「流量密码」,大量夸张的谣言充斥舆论场,使得事件的中心一再模糊,成为针对京东的利箭,在公关战中不断释放。
性别对立情绪充斥舆论空间,背后则是双十一的「公关战争」。
京东显然意识到了问题。从品牌的反应速度来看,在决策失误后,平台采取措施非常迅速,态度也相当积极。
在舆情发酵后,京东及时删除了相关的合作微博,而杨笠也撤回了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双十一宣传内容。10月18日,京东的主账号@京东 发出声明,代表集团立场,清楚表明未来将不再与该演员有任何合作计划。
针对谣言,京东金融官方账号发布声明称「纯属躺枪」,同时京东发言人在社交平台上澄清,京东金融平台的资金由持牌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受到法律的监管与保护,重申「金融安全」。
一系列举措表明,京东明显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努力通过真诚的表态来掌控局势,消除误解,减轻对品牌声誉的影响,避免事态和舆论的进一步升级。
然而,在现今复杂的舆论环境中,随着极端情绪的蔓延、性别议题的激化和上升,舆论动向早已超出平台的掌控,最终在众多力量的参与下,走向了不可逆转的结局。
实际上,虽然事件的起因是邀请杨笠,但碎片化的互联网导致的信息茧房,以及一些「意见领袖」所推动的男女对立情绪,使矛盾愈发尖锐。当然,极端声音通常代表少数人,但由于其音量与敏感性较高,且掌握了一种放大事件、加深矛盾、激化冲突、挑起对立的流量获取策略,因此常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公众的关注。
与此同时,谣言的传播和极端情绪的蔓延使得真正的澄清变得困难。当对立情绪和性别冲突被用作获取流量的工具,众多营销账号和极端意见领袖的参与使事件不再是单纯的讨论,而变成了一场关乎尊严的保卫战。在只求胜负而不论是非的导向下,许多反串账号发布虚假的对立信息,进一步扩大事件的关注度,加速了「群体共振」的发生。
值得深思的是,除了极端情绪之外,这场舆情背后或许还存在更复杂的公关战和微妙的利益斗争。
毫无疑问,双十一已成为电商平台每年最关键的销售时间段。多年来,在这一时期的舆论战争和公关策略非常激烈,隔空互动、对抗等行为层出不穷,舆论场中的好感度争夺和博弈场景频繁出现。
尤其是今年的双十一,作为复苏和增长的展示平台,尽管多个平台开展合作与互惠策略,采纳了更开放的态度。然而,娱乐资本论获悉,公关层面的高度备战并未停止,只是「转移到了水下」,以更加温和却致命的方式。「饭圈化运作、举报式攻击等依赖大众情绪的方法增多,这两年的公关战愈发复杂。」Amy表示。
京东采取积极的市场营销传播策略,高举高打,显然成为了一个显眼的目标。更何况,决策失误确实是在内部发生——京东对舆情的错误判断撕开了那道裂缝,因此引发的公关反击显然未必不可能。
碎片化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即时性,尽管公众讨论非常激烈,但随着新事件和热点的涌现,大众的关注很快就会转移。「最终,用户关注的还是他们自身的利益,比如消费者权益、折扣力度等实际问题。在层层烟雾弹和情绪的驱动下,做出过激反应作为舆论战工具的人只是极少数,实际上沉默的大多数用户并不在意,也不容易被挑动。」Amy表示。
显然,京东对此也有所察觉,「我们将加大京东11.11的补贴力度,以感谢消费者对京东的关心与支持」,从发布的声明中可以看出,平台选择了更为实际的措施来应对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