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探讨AI前沿趋势: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顶级产业专家观点汇总

2024-07-14科技

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和业界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AI技术的前沿趋势和应用前景。

此次大会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盛会,更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智谱AI首席执行官张鹏 等。

在论坛上,嘉宾们围绕大模型、AI基础设施、智能终端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揭示了AI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潜在的变革力量。此外,论坛还关注了产业治理和生态建设问题。

之前李彦宏的一些观点已经出圈,比如「开源大模型是智商税」、「现在大模型太过注重跑分刷榜」等。我将为大家带来更多产业大会上几位嘉宾精彩演讲的核心观点。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23年,国内出现了「百模大战」,虽造成资源浪费,但推动了基础模型能力的提升。

文心4.0的能力与GPT-4相当,国内多款闭源模型也达到了这一水平。闭源模型在同等参数下,能力优于开源模型 ,因为开源模型需更大参数,推理成本高,反应速度慢。

开源模型在学术研究和教学领域有价值,但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闭源模型更适合

应用才是关键,不论模型是开源还是闭源,都必须转化为实际应用。

百度的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从两亿增加到五亿,表明了真实需求和应用价值。

应用场景中的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未来方向,不需编码,只需用人话描述工作流。

高考智能体每天回答超过200万个问题,显示了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行各业渗透,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生成式AI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如数据标注和提示词工程师,门槛不高,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柯瑞文——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工智能需要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要求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 网络连接需要更高速度、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性。

数据中心需升级为AIDC,提供智能算力。算力应以公有云服务形式提供,实现跨地区、跨服务商的算力调度,满足训练和推理需求。

新型基础设施必须安全可控,电信构建了全网覆盖的网络攻击防护平台。推进云资源池和IT系统的量子密码改造,确保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重视大模型技术研发,更要重视模型的应用。 内部应用提高了故障处理和客户服务的效率,智慧AI节能系统实现了精准节能。

开放场景,推动大模型在工业、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的应用,已服务7000多家客户。推出AI手机、AI云电脑、AI摄像头等终端,满足多元化需求。

在合作过程中,制定产业规则、制度和技术标准,促进创新协同和资源共享。应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安全、数字鸿沟等风险,共同推进AI向善发展。

安德雷斯·韦思岸——社交数据实验室创始人

人工智能的基础在于神经网络,这是所有AI工作的基础。 关键在于坚持一个方向,不轻易改变。

AI发展面临数据和算力的瓶颈。 亚马逊为数据中心建核电站,说明计算算力需求巨大。

新技术带来革命性影响,既会催生新大公司,也会促使现有大公司变革重生。 苹果因AI技术而重构操作系统,展现了技术对大公司的深远影响。

AI能延长大公司寿命,或使其彻底变革。 企业需利用新技术重塑自身,迎接未来挑战。

AI与人类不同之处在于好奇心和主动性。 AI是冷冰冰的计算器,而人类拥有梦想和主动性,推动自身发展。

新技术对社会治理有巨大冲击, 需要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 ,以应对AI时代的到来。

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日本、俄罗斯总和的多,能源问题暂时不是制约因素。

王坚——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新需要持续,不断做出日常创新并非真正的创新。

AI对大企业友好,但依然需要创造力。大企业需要认识到AI是革命的工具,从而实现变革。

AI对每个部门都有影响,大企业需要全员拥抱AI,这对大企业是个挑战。

作为技术乐观主义者,相信人类能解决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历史证明,技术进步总能克服恐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应用不足是当前AI发展的瓶颈。 现有的基础模型与算力未被充分利用。解决未来问题需要在动态过程中进行,而非依赖当前状态。

正如80年代人们担心石油短缺,今日的算力和能源问题也会在未来被新技术解决。我们应以未来的状态解决未来的问题。

张平安——华为常务董事

中国的算力受限,需要创新突破。

在算力基础设施上, 必须在云、端、网的协同创新中寻找突破 。不要盲目追求最先进的端侧芯片,而是将端侧算力需求释放到云端。

网络带宽是关键, 中国在网络上行做得不足,需构建上下行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 。通过数据中心的创新,实现高效云端算力供给。

推动AI在行业应用上的创新开放,让AI在行业应用中快速构建领先优势。 中国拥有丰富的行业场景和庞大的软件创新群体,具备独特优势。

中国在5G网络建设上全球领先,5G网络的带宽和时延显著提升,为端侧数据上云提供坚实基础。5G网络结合光纤资源,构建AI时代的网络保障。

在AI算力集群中,通过端到端优化CPU、NPU、DPU和存储网络,实现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显著提升计算效率,故障恢复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

徐立——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

生成式AI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还未达到超级时刻。 超级时刻需要广泛的行业应用和认知变化,推动AI深入各个领域。

生成式AI需要高阶逻辑数据的支持,通过与真实世界交互生成数据,构建知识层、推理层和执行层,实现智能推理。

实时交互性是生成式AI应用的重要突破点。 高效的实时交互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推动应用变革。

生成式AI必须具备可控性。 只有理解生成对象,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生成和控制,提升应用的效能。

生成式AI的核心在于深度思考模型能力,高阶思维链的数据非常重要。 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数据,推动生成式AI的不断优化。

端侧优化和云端计算力的结合,使生成式AI交互更加流畅,实现全自然的交互模式,推动生成式AI应用的广泛普及。

闫俊杰——MiniMax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当前大模型的错误率依然较高,正确率约在60%到70%,这导致大模型只能用于容错率较高的对话形式。

要使大模型独立完成任务,核心在于将错误率从30%至40%降到3%或4%。降低错误率是使AI从辅助工具转变为独立工作体的关键。

解决方案需要综合性技术提升,包括合成数据、提高训练效率、研究新型网络结构、优化训练算法和对齐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进步能在半年或一年内显著降低模型的错误率。

当模型错误率降低到个位数时,AI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将更广泛,能够独立完成设计、方案验证等任务,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大模型价格走低是积极趋势,降低成本能吸引更多用户,提高在线使用时长和流量,进而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的发展应以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为目标 ,不仅仅是出售技术本身,而是通过技术变革提升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张鹏——智谱AI首席执行官

大模型带来的类人认知能力是AI发展的关键 ,智谱AI致力于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不仅仅是工具。

大模型能在一个模型上提供泛用化能力,解决多个场景需求,从而平衡成本和收益。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构建更通用、更基础的能力。

突破多模态能力是AI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类解决问题时需要多模态信息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和常识,这些综合信息才能应对现实中的复杂任务。

大模型的发展需要提高准确率,降低错误率,同时更像人类。 准确率的提高和多模态能力的结合,将使AI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AI的发展应通过单点爆发引起全面突破,带来全方位的行业变革,创造指数级的价值增长。

许彬——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

在未来,最典型的新业态将是人形机器人。 马斯克预言未来将有100亿人形机器人,黄仁勋也表示人形机器人将如同汽车一样普及。每个人可能会拥有一个或多个机器人助手,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形态。

人形机器人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是第一阶段,具身智能是第二阶段,通用人工智能是第三阶段。 人形机器人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它能真正理解和执行复杂任务。

通用人工智能需要通用数据进行训练。这些数据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人形机器人才能在这种环境中获得全面的数据,进而训练出通用人工智能。

未来的智能社会, 数据将是核心的生产资料和要素

谢陵——御风未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赋能。 传统航空制造业以飞行员为中心,而低空经济则以智能化、电动化和无人化的航空器为主。 低空经济的主角是智能化、无人化的飞行器。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低空经济带来了巨大潜力。 智能化飞行器需要替代人类的感官和肢体,通过信息获取和执行来完成任务。比如,自动驾驶飞行器可以自主完成任务,如发现森林火灾并扑灭,或在海上进行人员搜救。

未来的低空经济需要高密度、高频率的飞行服务,这对低空交通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 需要智能化的系统来管理和调度飞行器,确保飞行安全和效率。这涉及与民航空域管理、地面交通管理、气象部门等的协同工作。

那么,您更认同哪个观点呢?欢迎在留下你的看法!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收藏以及转发分享。同时,请关注我,以获取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资讯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