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AI复活亲人生意热:「再见一面」,守住底线

2024-03-31科技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雅婷 实习生 刘怡

「请帮我‘复活’亲人。」如果有人告诉你——想见逝去之人,只需要花10元「一键复活」,你会不会为之付费?

近日,音乐人包小柏修博士学位用AI「复活」病逝的女儿,已故明星李玟、乔任梁经由虚拟数字人技术重回公众视野……一系列事件让「AI复活」的话题站上了风口浪尖。让去世的亲人「复活」,成为「数字生命」,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片中。但如今,通过AI技术手段,让亲人在数字世界里「复活」的情节已经成真了。

在电影【流浪地球2】里,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让逝去的女儿「复活」。

死亡与离别,是人类生命中无法逃避的沉重情感命题。而这项服务面对着的,正是技术与人类情感的交叉领域。那么,有多少人愿意为AI复活的情感买单?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法律风险?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了多位AI公司创业者及消费者,倾听他们的心声。

故事>>

为解心结,她用AI见父亲「最后一面」

「孩子,这些年你过得好不好……」视频里,「父亲」讲着湘西方言,说话慢吞吞的,表情惟妙惟肖,总是叮嘱彭楚婷「要照顾好自己」。彭楚婷忍不住想,如果父亲还在世,「唠叨」起来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彭楚婷的父亲是因车祸去世的。「我那时只有6岁,跟着奶奶在湘西老家生活。」刚上小学的孩子,对生死仍然懵懂。奶奶没有把「爸爸已经走了」的消息告诉她,只是在殡仪馆准备火化时,让她远远地看了一眼。

缺席了父亲的告别式,是彭楚婷从小到大埋在心底的遗憾。「虽然我对父亲的记忆早已模糊,但奶奶时常会跟我说起小时候的事。」去年,临近高考时,彭楚婷压力颇大,时常会梦到儿时父亲将自己托举起来的画面。「我就是那时突然意识到,我真的很想他。」思念和遗憾在彭楚婷心里埋下了一个念头,并在她远离亲人和家乡,独自在外求学后愈发强烈——再见父亲一面,好好道别。

「我学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在社交平台上也关注了不少AI领域的博主。」去年开始,ChatGPT、文心一言等技术带来的火热讨论给彭楚婷带来了想象空间——AI会不会带来一次再见到父亲的机会?

有了这个想法,彭楚婷开始搜索用AI「复活」亲人的先例。「有纯文本的聊天AI,只要填写语句样例和人物介绍,但没有声音、视频和人物形象。也有国外团队尝试用VR(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虚拟影像,但价格高昂。」而更多的,是通过一段视频,还原逝去亲人的形象。「在这些视频里,人物形象像是经过了CG动画处理,说话同时,配合着做出各种表情和动作,像真人一样。」

当彭楚婷带着希望去「复活」父亲时,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理由很简单——素材不够,无法复原。「一般来说,AI复刻亲人形象需要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素材越多,还原得越真实。」但彭楚婷拥有的,只有父亲的一张照片和一段残缺的通话音频。

几经辗转,她找到了一位从事AI数字人领域十余年的博主,愿意免费帮彭楚婷用AI还原一段父亲讲话的视频,但需要彭楚婷提供关于父亲的外貌、说话习惯等更多细节。于是,她趁着假期回了一趟老家,久违地和奶奶谈起了父亲。

「父亲当年突然离世,对奶奶的伤害也很大,我只能间接地和奶奶说,我不记得父亲了,能不能讲讲父亲年轻时的样子。」彭楚婷说,一开始,奶奶还有些逃避和伤心,但讲着讲着,就好像放下了包袱,还带自己一件件翻看父亲的遗物。「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去世这么多年,也许奶奶需要有人听她倾诉对儿子的想念,而我也对父亲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

彭楚婷把能够回忆起来的细节都发给了博主,经过将近十次的调整,得到了一段十七秒的视频。当收到视频时,彭楚婷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感觉我的心结终于解开了,我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这是我多年来最大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热度>>

老板一天最多接到50次咨询电话

「认识彭楚婷之前,我从没有用AI复刻过逝者形象,但她的诉求,让我认识到这项技术对人类情感的重要性。」朱志强是AI行业从业者,也是帮助彭楚婷实现愿望的博主。今年3月,他将帮助彭楚婷的经历制作成视频分享到自己的账号上后,收获了更多网友的求助留言,「他们都想用这样的方式和亲人见面」。

朱志强说,随着今年明星AI「复活」热度持续增长,湖南也有不少人工智能公司增加了AI「复活」业务。

张裕强就是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今年2月初,他开始将「复活亲人」纳入团队的业务板块。

「最开始的想法,是将AI大语言模型接入微信,从文字对话的角度复刻亲人。」但从2023年年底开始,相关AI技术迎来了更新迭代的高峰期。「声音、图像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大模型会尽量模拟出真实的人,实现跟亲人的某种双向互动。」

联系张裕强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最多的一天,他能接到50次咨询电话,大部分委托人都是想要复刻自己去世亲人的形象——有想再对父亲说句「我爱你」的儿子,有想让孩子看看去世多年、从未谋面的祖父母的妈妈,也有想和自己的宠物说话的年轻人……

当亲人的形象重新出现,给人的感官冲击是巨大的。

不久前,张裕强为一名刚失去父亲的委托人提供服务,视频一接通,委托人听到AI还原的形象发出声音之后就痛哭流涕,让人鼻头一酸。张裕强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用AI还原出来的形象不可能和真人完全一样,但它的意义在于,给予了那些失去亲人、满怀遗憾和不舍的人一次重新和亲人对话的机会,「人是假的,但爱是真的」。

让逝者「复活」,少则10元多则上万

在张裕强看来,随着技术迭代,数字人的制作成本也在逐步降低。「最早做一个简单的数字人可能也需要十几万元,但目前,只要几百元就可以做出一个数字人形象。最便宜的服务可能只需要几十元,就能让照片动起来。」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AI复活亲人」,发现提供此类服务的店铺不少,价格从10元到520元不等。有店铺称,可以提供「修复老照片+让照片动起来」和「照片开口说话」功能。

店家之一表示:「只需要提供一张正面半身照,就能让嘴巴眼睛动起来,并可以让他(她)说出你想听的话。」对方称,价格需要发送图片提完要求后聊,并且只能做老人的动图视频,且不做眨眼、摇头、点头、张嘴等涉及人脸识别的动作。

另一家店铺表示只要15元,提供人物正脸照片、语音音频、希望说出的内容,就能复活出专属的「数字亲人」,下单付款后约1小时就能做完。

在这些店铺的评论区,有人留言:「还原了人物表情和我想要的动作,非常感谢」「我再次见到了亲人的微笑」「视频很生动,开口那一刻我眼泪就掉下来了。」也有人表示:「有点后悔,感觉所谓的AI亲人,就是我要他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数字傀儡。」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实现聊天功能:服务商通过相关人物的照片影像资料,建立面部模型,用声音样本进行模拟训练,克隆人物音色,在了解逝者生前习惯个性的情况下,由服务商员工或者心理辅导师在屏幕前,使用「AI换脸」「AI换音」,扮演逝者和定制者聊天,费用为5000到10000元。

「我们也根据市场需求将公司的服务分为了三种类型。」朱志强说,第一类是AI数字人形象,能实现文字、语音和视频交流,让使用者感受到已经离世的亲人还「存在」;第二类是通过逝者的照片和声音,制作生日祝福或安慰的视频;第三类是只支持文字沟通。

见证>>

用AI科技方式做情感疗愈者

尽管有越来越多人希望通过AI技术还原亲人的形象,但真正购买或使用过这项业务的还是少数。张裕强算了算,今年3月1日至今,600多位咨询者中,复刻成功的客户只有12位,「有的是对这种新兴的悼念方式摇摆、犹豫,更多的是受限于素材不足,没有办法为他们达到想要的‘复活’效果」。

面对这种情况,湖南一家AI工作室创始人禾柏选择用创建回忆录的方式,为逝去的人和生者搭建起情感的链接。

禾柏团队成员正在帮助委托人制作亲属的「人生回忆录」。

「我们是去年7月成立的小团队,主要通过手绘、访谈、电子AI形象等方式来为逝者制作人生纪录片,相比起单独构建一个并不算‘完美’的AI形象对话,这样能够让生者更好地重温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怀,走向前方。」禾柏提供的「人生回忆录」有不同的主线选择——有专门展示被回忆人过去写的信件、日记,也有展现跟被回忆人相处的快乐的家庭欢聚时刻。但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按照时间线,「一步一脚印」地复刻出逝者的生平。「而这需要引导他们慢慢回忆。」最长的一单,禾柏花了一个月。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一次,一名委托人找到禾柏,希望能将自己孩子的故事通过电子AI形象重新呈现出来。「男孩7岁时不幸溺水身亡了,尽管后来委托人夫妇又生了一个孩子,丈夫和婆婆也一直劝这位妈妈忘记这段过去,但她一直在悲痛中煎熬着,几乎每天做梦都能梦到孩子。」

于是,禾柏向这位妈妈收集了男孩和家人的大量照片和资料,用AI技术复原了妈妈的梦境与孩子的形象。视频里,男孩化身勇敢而坚定的「黑珍珠号」水手,向家人分享着自己的「冒险」故事。禾柏还特意在最后安排了男孩和弟弟说话的情节,告诉弟弟要好好长大,保护妈妈。「在这里,AI数字复活的意义在于陪伴,疗愈人们在失去最爱后饱受折磨的内心。」

「经历过数字人的‘陪伴’后,大部分人都会清醒、向前看。」禾柏说,今年春节,有一位委托人要求用AI还原自己刚过世一年的母亲唱歌的样子。「她母亲热爱唱歌,每年都会在家族群里发一首歌庆祝新年。」当禾柏将成果视频发送给委托人后三天,对方回复了一段话:「唱得没有我妈妈好,但我能再听到她的声音,已经满足了……」

争议>>

技术带来的问题,留给法律去弥合

「目前用AI‘复活’亲人的技术确实存在着不少争议,比如有人会质疑说会不会带来二次伤害?是不是有法律风险?」禾柏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自己最开始也担忧过这个问题。「但从收到的反馈来看,大部分都是积极的,也会对我们表示感谢。」

「按照目前我所了解的AI水平来说,这项技术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可怕,用肉眼是能够判断出究竟是真人还是AI的。」张裕强也表示,在确定接单前,自己会对对方提供的素材进行筛选,也会对目的进行把关,确保对方是真的想与亲人见面,而不是利用这项技术做坏事。「如果生前描述不具体、家庭信息对不上、声音素材显得不那么亲近的话,我们会主动拒绝。在底层代码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设置,不去融合一些知名人物的形象。」

张裕强团队还原的「数字亲人」样本。

「每个人来咨询我,我都会做出详细的说明,告诉他们AI技术并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朱志强说,当得到这样的回复时,大部分咨询者就放弃了,但也有坚持不懈想要「复活」亲人的。为此,他特意将自己用AI技术复刻形象的操作流程录屏,并搜集了一些制作工具,打包成一个资料包,售卖给有需要的人自己操作。

为了防止对方利用AI技术做不法行为,朱志强还在资料包内限制了次数以及素材的使用。「对于很多人来说,利用AI技术做出一段亲人形象的视频并不难,只是操作过程比较繁琐,如果真心想要‘复活亲人’,可以自己尝试。」

根据2023年7月颁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过程中进行数据标注的,提供者应当制定符合本办法要求的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标注规则。

「但仍有很多相关AI‘复活’产品并未标注产品由A I制作,许多消费者也不了解相关规定。」作为从业者,张裕强也希望未来能有更清晰的法律、更明确的监督管理。「既保证技术的创新,也要保障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为保护隐私,文中委托者皆为化名)

声音>>

技术能弥补遗憾,也要守住底线

王勇(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系教授)

如果能够获得逝者近亲属的同意,尤其是在那些生前留下的资料过少,或年代久远的情况下,用AI技术复刻逝去亲人形象,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死者近亲属内心的遗憾。

如果仅仅是满足个人的思念,没有用于商业甚至犯罪目的,就无需过度焦虑。然而,新技术的应用确实可能产生很多新问题。

首先是要充分尊重逝者本人的生前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的合法正当利益和感受,即逝者及其近亲属利益优先。因为「复活」后的影像通常并非逝者在生前真实从事过的活动,公开传播可能导致引发隐私、名誉等其他侵害,甚至还有传播虚假信息的可能。以此博取「流量」的,也构成商业化使用,存在一定的侵权风险。

其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所谓的「数字人」其实只是真实人的浅层数字映像,并不能看作是真实人类的复刻,如果长期沉迷于与「数字逝者」的交互,也会对亲属心理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在开发和应用这项技术时就应思考的伦理道德问题。

目前,除了实现「复活」亲人、老照片复原等功能外,利用AI技术制作的虚拟数字人技术已在影视娱乐、直播电商等更多领域广泛使用。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都应当以不牺牲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前提,服务于人和社会。

针对数据隐私、伦理争议等问题,需要通过数据管理、立法、行业自律等方式化解风险。一方面,在算法设计、训练数据管理、模型生成和优化、提供服务等过程中,要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对技术产品的应用进行动态跟踪,保障知识产权、人格权益等不被侵犯。相关的行业领域也要保持自律,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

湘妹子评论>>

利用AI技术复活亲人:「数字生命」不能模糊生死边界

文/许梦萍 (西南科技大学)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来创建虚拟人物或「数字生命」。「AI复活」就是依赖于AI技术,再现已故者的形象、声音和言谈举止,它也被称为「数字陪伴」或「AI数字永生」。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曾有这样一句台词:「爱可以超越生死,生命可以因为记忆而永恒。」死亡并不代表着生命的结束,被遗忘才是。

「AI复活」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唤醒生者对以往记忆的一种方式。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逝者的音容笑貌会变得模糊,永恒的数字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保留在生者的记忆里。从这个角度来看,「AI复活」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来说极具意义。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它的弊端也不容小觑。制作AI数字生命是生者对死亡和分离痛苦的一种慰藉,「AI复活」的出现弥合了生与死的鸿沟,但其并不能模糊生死边界,它背后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科技隐患仍亟待解决。

比如「AI复活」可能会带来现实的「失真」,让人过沉溺于虚拟的环境中而无法面对现实。除此之外,「AI复活」产生的数据所有权又归谁所有?生者是否有权去「复活」已故者的数据?这些问题涉及到许多伦理和现实问题,包括生死界限、自主性以及对机器人的道德责任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很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生命,以及如何对待那些可能看起来像是生命的非生物体。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数字生命拥有高度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也不能改变其本质上是一个由代码控制的人造物的事实。我们不能否定「AI复活」对失去亲人的人带来的巨大心理慰藉,但对于这项处在探索期的新技术仍需要抱有审慎的态度。

总而言之,「AI复活」赋予了逝者永恒的数字生命,依托这项技术,让失去至亲的人重新见到自己的亲人,对于逝者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对于生者来说是一种情感与精神的寄托,但我们不能就此模糊生与死的边界,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

编辑:依依

二审:诗韵

三审:欧阳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