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身份证的「份」,原来是「分」的误用,这个「份」字值200亿元

2024-01-14科学

你知道身份证上的「份」的由来吗?这个字20多年前,就值200亿元。

「1984年政府向公民颁发了‘居民身份证’,‘身分’的‘分’不用‘分’而用‘份’。政府有关部门,身分证的设计者、审定者似乎提倡用‘份’,影响面较大。这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麻烦。尽管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和众多的教师一样,仍旧用‘身分’而不取‘身份’。」这是北京第63中学教师郭宝林,发表在【语文建设】1999年第2期上的【身分,还是身份?】文章中的一段话。

网络资料图片

郭宝林对「身分」,还是「身份」进行了认真研究。他在文章中称:「身分的‘分’,是用‘分’还是用‘份’?教了几十年语文,原来还清楚,近些年来,倒有些糊涂了。」

郭宝林在语文教学中坚持用「身分」的理由是:

中学课本中也把「身分」作为规范词,如「课文(【茶馆】) 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特色是语言准确、生动,不仅符合人物身分、个性,而且具有那个时代的生活特征。」(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1991年版138页)作为教师,定然要把语委的示范课本的要求作为标准,向学生灌输。

同时,他查阅了11种有一定影响的字典、词典,发现大多数字词典主张用「身分」不用「身份」。

他还考察了构成「身分」的「分」与「份」的本义、意义的演变以及「身分」一词的使用情况。

今日头条资料图片

郭宝林在文章中称:「历来只有‘分’而不是‘份’作‘身分’解;‘身分’一词,自古以来都写作‘身分’,毫无异议。只是近些年,才有人把‘身分’写作‘身份’,既而有关部门颁发的‘身份证’写作‘身份’,有的报刊也用‘身份’, 少数影响较大的字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新的修订本也把‘身份’作为首选形式,致使‘身份’的写法逐渐流行起来。而广大教师、学生仍依传统词形写作‘身分’。」

原来,身份证上的「份」字,的确是「分」的误用。

【文汇报】2002年1月26日第8版刊载【「身份」还是「身分」,这是一个问题——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谈异形词整理】的文章称:

今日头条资料图片

「李宇明对记者说,整理异形词除了遵照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三个原则,具体到每个词还要综合考虑决定取舍。这次表中没有列出‘身分’与‘身份’何者为推荐使用词形,就是充分考虑到了经济上的因素。」

「李宇明告诉记者,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力曾认为‘身分’比‘身份’更合理。然而,现在我们‘居民身份证’上用的却是‘身份’二字,如果根据王力先生的意见,确认‘身分’为推荐词形,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证件总不能使用不规范的异形词,全国现有的‘居民身份证’都需要更换。目前每补一张‘身份证’需要20元,假使按全国有10亿居民拥有‘身份证’计算,换证需要花费200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真是恍然大悟,身份证上的「份」误用的理由,只是为了顾及权威部门的面子以及减少200亿元的经济损失。

对此,笔者认为,汉字本来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大家都这么用了,也就无所谓对错了。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