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至今不过70余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几乎赶上了西方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经过200多年所取得的先进技术成就。如今,能够在深空探索和太空开发领域与中国匹敌的国家,几乎只剩下美国这个唯一被称为「超级大国」的国家,而美国所声称的「优势」实际上也正以明显速度缩减。在应对未来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方面,中国正在加快步伐追赶美国。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中国正筹划执行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已发布相关方案设想,计划采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的模式。具体而言,当撞击器对目标小行星进行动能打击时,探测器将全程监测这个过程,并在撞击后继续进行效果评估与科学探测等工作,以此通过一次任务实现「动能撞击+天基评估」这两项重要目标。
了解近地小行星防御手段的人应该明白,当前存在多种可行的防御策略,其中通过发射火箭和导弹等装备,对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以改变其飞行轨迹,是一种相对容易且实际有效的方法。在无重力的太空环境中,任何沿固定轨道运行的小行星,只要受到微弱外力影响,就有可能导致其路径发生偏移。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偏离将逐渐加大。设想一下,如果一颗小行星朝地球急速接近,只要我们能在它距离地球足够远时进行有效撞击,就能够使其最终脱离与地球碰撞的线路。
当然,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否能够在尽可能远的距离内,通过地球小行星预警系统发现潜在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小行星,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和准确计算轨道;其次,对于一些体积和质量较大的小行星,仅仅实施一次动能撞击往往无法使其运行轨迹偏离地球,因此可能需要多次进行动能撞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对负责近地小行星防御的国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足够数量且昂贵的冲击器,还需具备频繁发射航天器的能力,同时确保每次撞击都能成功。
因此,从构建一个强大且高效的预警系统,到能够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撞击器,再到确保撞击器成功命中的方法,只有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实力雄厚的国家才能实现。难怪目前全球除了美国之外,唯有中国在积极推进近地小行星防御体系的建设。归根结底,现在只有中美两国具备进行这种高度前沿项目所需的能力和条件。当这样的尖端技术仅限于少数国家时,它便不仅仅停留在科学层面,而是必然向政治与军事等领域扩展。
从军事角度看,如果中国成功完成首次近地小行星的防御任务,实现撞击器与小行星的动能碰撞,那么在众多国家仍认为难以达到的反卫星及其他航天器作战领域,中国必然已经不再是个案。我们甚至可能已具备「能够在必要时随意摧毁所有敌方航天器」的能力。无论是卫星、宇宙飞船、运载火箭,还是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以及超出大气层飞行的洲际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等目标,都可以轻松拦截。这种能力恐怕未来10~20年,甚至30年内都将让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望尘莫及,包括除了美国之外的一些所谓「西方发达国家」。
从政治层面来看,掌握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的国家极为有限。拥有这种能力的不仅能在他国面临小行星威胁时占据主导地位,还可以借此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当人类在未来可能迎来第四次科技革命并成功实现可控核聚变时,随之而来的将是星际移民和大航海时代。在太空中寻找新家园的新移民同样需要小行星防御技术作为保障。如果某个国家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与技术,其公民将在新的星球上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决定权和支配权。因此,中国现阶段对近地小行星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其发展,可以看作是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这种眼光甚至可能已预见到一百年以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