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警惕来自「野生」的致命诱惑!

2024-06-28科学

你知道怎样辨认有毒的野菜和野菌吗?

为避免中毒,请牢记不采、不买、不吃的「三不」原则

近期雨水频繁,气温升高,各种野生植物破土而出。

为了能尝一口「大自然的馈赠」,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挖野菜、采野菌就成了不少人最爱的活动。

然而,一旦误食有毒的野菜和野菌,带来的可能不是享受,而是医院「一日游」了,甚至会危及生命。

岳阳晚报全媒体 记者 罗凯 实习生 何卓炜

野菜(果)篇

野菜,也称野生蔬菜,通常是指在野外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的,根、茎、叶、花或果实等,用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植物。

据统计,近5年,我省由有毒野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100余起,涉及人数300余人。以4月事件发生最多。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占70%以上)。湖南引起事件较多的有毒野菜,包括滴水观音、铁树果、商陆、野三七等。此外,桐油果、马桑果、曼陀罗、野芹菜等引起的中毒也有发生。

这些植物要小心分辨

水芹菜和毒芹

水芹菜(无毒):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河沟、水田边等较凉爽的地方。茎上没有绒毛,齿叶细长。水芹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吃起来口感清脆,清香爽口。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等功效。

毒芹(有毒):生长在凉爽的湿地或水田边,长得比较高,叶子宽短、茎上长有绒毛,并且有股恶臭味。毒芹属于剧毒植物,误食会导致恶心、呕吐、痉挛、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桑葚和马桑果

桑葚(无毒):聚花果,卵状椭圆形,果实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酸甜适口。果期为5月—7月。

马桑果(有毒):果实球形,卵状长圆形,果实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果期5月—6月,也是马桑果中毒高发期,中毒人群多为农村儿童和学生。

血皮菜和化儿草

血皮菜(无毒):多年生草本植物,亦称紫背菜,我国多地有栽种,可药用或食用,川南地区常做血皮菜炒猪肝等。

化儿草(有毒):叶边缘有卷齿,比血皮菜更修长,会开花,咀嚼有苦涩味。中毒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秋葵和曼陀罗

秋葵(无毒):可食用,具有较高食用及经济价值。

曼陀罗(有毒):作麻醉等药用或用于观赏,中毒后轻者主要表现为口与咽喉发干、吞咽困难、瞳孔散大、心率增快、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金银花和钩吻花

金银花(无毒):可食用,正名忍冬。因花开初为白色,后转黄而得名金银花,为清热解毒良药。

钩吻花(有毒):别名胡蔓藤、断肠草、烂肠草、朝阳草等。其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致死。

芋头和滴水观音

芋头(无毒):可食用,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兼粮食作物,富含淀粉、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滴水观音(有毒):又名海芋、滴水莲,是观赏性植物,全株有毒,以茎干最毒。根、茎中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有毒,误食后主要表现为喉咙和口腔不适,喉舌发痒、肿胀,流口水,胃部灼痛,恶心呕吐,出汗,惊厥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窒息,甚至心脏麻痹死亡。

这些加工不当或过量食用会中毒

1.马齿苋

马齿苋是湖南居民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野菜,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作用,很多人喜欢吃。

马齿苋中含有生物碱、香豆精、黄酮、草酸盐、蒽醌类化合物等毒性物质。进食过量,会出现腹痛、腹泻、肌肉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病情轻者停止食用后,症状会自行消失;症状持续不好转者,应立即就医。

2.黄花菜

鲜黄花菜内含有少量秋水仙碱,若大量进食,或食用急火加热不彻底的鲜黄花菜,可致中毒。

如果要食用黄花菜,最好食用干黄花菜。如果想要吃鲜黄花菜,最好浸泡2小时,焯水,再浸泡2小时,再炒熟食用。但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免中毒。

3.香椿

食用时尽量选择质地最嫩的香椿芽。香椿芽初期的硝酸盐含量较低,随着香椿芽的不断长大,其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在上升。特别是腌制的香椿芽,可能会使亚硝酸盐含量增多。把香椿放在沸水中焯烫1分钟左右,可以除去2/3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4.芋荷梗

芋荷梗中含有大量天然皂角苷,这种物质对人类的胃肠黏膜和咽喉有特别明显的刺激作用,平时不能生吃芋荷梗,应该把它高温烹调以后再食用。它还含有多种天然的易过敏成分,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过敏,身体会出现严重的不适,所以过敏人群不能吃芋荷梗。

5.菊三七

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金不换,全草入药。具有治跌打损伤、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消炎止血、抗癌防癌等功效。因根部含生物碱,如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可引起肝硬化,肝小静脉和门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症。

6.鱼腥草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因为其新鲜的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味而得名,常凉拌食用。过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鱼腥草有低毒,含马兜铃内酰胺,长期大量食用,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和导致上尿路上皮癌。

野菌篇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后能造成人毒性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毒蘑菇「杀手」呢?

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青褶伞

在我国,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毫无疑问就是青褶伞。食用后,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青褶伞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体时间为3月—12月,集中出现在6月—10月。青褶伞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甚至是垃圾堆旁,俨然成了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

蘑菇界的假羊肚菌:毒鹿花菌

毒鹿花菌俗称假羊肚菌。

毒鹿花菌春季至初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林地上,最大的特征为菌盖部分呈不规则脑形,红褐色、紫褐色或金褐色、咖啡色或褐黑色,幼时光滑,逐渐多褶皱,粗糙,边缘部分与菌柄基本不连接。

真正的山珍羊肚菌的菌盖部分呈现圆锥状至钝锥形,表面有许多凹坑,呈现羊肚状,边缘部分与菌柄连接为一体。

童话里走来的「美丽杀手」:毒蝇鹅膏

毒蝇鹅膏

毒蝇鹅膏颜色鲜艳,形状软萌,有的还带有白色鳞片,和童话书里的美丽蘑菇一样。然而现实生活中,它有剧毒。

毒蝇鹅膏最明显的特征,是粉红色、红色或偶尔呈黄色的菌盖上长满了白色鳞片。该种目前发现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在华北北部偶有发现。

毒蝇鹅膏含有异噁唑衍生物毒素,可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中毒最初表现为困倦,随后进入狂躁期,表现为类似幻觉的视觉错乱、举止怪异、焦躁不安、兴奋、方向感丧失、人格解体和精神错乱。

我国南方广大地区,还有多种鹅膏具有和毒蝇鹅膏类似的毒性,每年造成数十起中毒事件。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外观,淡白色至蜂蜜黄的小毒蝇鹅膏更为常见,在湖南各地都有分布,曾在永州引起中毒事件。

懂得伪装的「杀手」:黄盖鹅膏

黄盖鹅膏

黄盖鹅膏俗称「黄罗伞」,是我国常见的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蘑菇之一。

黄盖鹅膏最大的特征为「头戴金盔(黄色菌盖),身披金甲(黄白色菌柄),腰系白裙(菌环),足蹬战靴(菌托)」。但黄盖鹅膏偶尔也会出现灰白色的「银盔杀手」,黄盖鹅膏的白色变种看上去「纯洁无害」,但毒性丝毫不减。

黄盖鹅膏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出现在夏秋季(6月中旬—10月上旬)。

成对出现的「黑白双煞」: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

灰花纹鹅膏

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并且经常成双成对出现在同一片阔叶树或者针阔混交林的剧毒蘑菇。因其一黑一白而被称为「黑白双煞」。近30年来,这两种剧毒蘑菇在我国造成至少100人死亡。

这两个黑白分明、小个头的剧毒蘑菇,具有和其他剧毒鹅膏一样的特征: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这两种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蘑菇,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其中湖南、湖北、浙江、贵州等省份是该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生长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7月底,偶尔可持续至9月。

冒充香菇的伪装者: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俗称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菇,含有鹅膏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肉褐鳞环柄菇生长在针叶树林地上,以松树最为常见,在云杉、冷杉等树下也有发现,偶尔生于枣树或其他阔叶树下。

肉褐鳞环柄菇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近年来湖南等地也有发现。出现时间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

剧毒火炭菌:亚稀褶红菇

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近年来在湖南、湖北、浙江、贵州、云南引发多起中毒及死亡事件,病死率超过50%。临湘市、湘阴县都曾出现过亚稀褶红菇中毒事件。

亚稀褶红菇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该菌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外观极为相似,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

亚稀褶红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是我国引起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剧毒蘑菇之一。中毒潜伏期短,一般10分钟到2小时。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病人在胃肠炎期后会发展为横纹肌溶解,严重者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木生「大蘑王」:条盖盔孢伞

条盖盔孢菌又称条盖盔孢伞,是典型的木材腐朽真菌,生长在腐木、锯末堆或腐殖质高的地上,是中国华中和西南地区晚春至初夏、晚秋至初冬最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该种含有鹅膏肽类毒素,与剧毒的鹅膏、环柄菇一样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

据统计,湖南省常见的毒野生菌有100余种,其中,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伞是引起全省蘑菇中毒致死事件的几大元凶。

如何辨别毒蘑菇?

一般来说,毒蘑菇的颜色比较鲜艳,蘑菇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蘑菇子上有蘑菇托、蘑菇环。

毒蘑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看颜色。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但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

2.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菇盖较平,伞面平滑,蘑菇面上无轮,下部无蘑菇托。毒蘑菇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蘑菇面厚实板硬,蘑菇秆上一般有蘑菇轮,蘑菇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3.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蘑菇秆,无毒蘑菇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蘑菇面撕断不变色;毒蘑菇的分泌物浓稠,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4.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5.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初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总之,如果不确定的,最好不要食用。

关于毒蘑菇,不要相信这些说法

蘑菇跟大蒜、银器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未变颜色就无毒

蘑菇的毒素不会与大蒜、银器等发生反应。

生虫、生蛆的蘑菇无毒

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和作用与人不同。剧毒的鹅膏菌成熟腐烂后很容易生虫、生蛆。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它也不会死亡。

避免中毒,牢记「三不」原则

如何避免野菜野菌中毒?请牢记不采、不买、不吃的「三不」原则。

到郊外时,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野菜和菌类。不要在路边摊贩随便购买野菜野菌,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菜野菌。不要偏听偏信,轻易采摘、购买、加工食用易造成混淆的可疑药用植物。

万一食用野菜、野蘑菇后,有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时,立即停止食用,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过程中,可服用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催吐,减少毒素的吸收。携带剩余野菜、野蘑菇及呕吐物,以备鉴定其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