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科学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回国潮 。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些人,放弃海外多年积累的生活条件回到国内的呢?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现象又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根据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 2018年以来,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大幅增长,同比激增75%,这些人当中三分之二都选择回到了中国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材料科学界排名第一的华裔科学家王中林 。
1961年出生的王中林是陕西省蒲城县人,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年后,又被选中参加李政道主导的中美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去到美国深造。在美国,王中林获得了博士学位,留在大学从事科学研究,2003年,王中林顺利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并在6年后顺利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在世界能源和材料领域的成就可谓是有目共睹。 2018年,王中林获得了世界能源界最高奖项埃尼奖,也是在这个领域第一个获奖的华人科学家,第二年,他又荣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同样开创了华人科学家的先河 。
据学术网站的统计,王中林撰写的论文累计被引用超过30万次,在全球材料领域的排名世界第一 ,因为科研能力太突出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称他为全球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先驱。香港媒体更是亲切的称他为「纳米发电机之父」。
王中林回国后,不会中止科研进度,还将全职加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纳米能源和系统研究所担任重要职务,继续带领团队在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进行探索。
「纳米」两个字大家经常听说,比如芯片就有不同的纳米级,级别和精度不一样,对技术的要求也不一样,听上去不陌生,但大家对纳米技术未必了解。实际上, 除了半导体领域,纳米技术在电子通信、能源和生物医药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
王中林研发的纳米发电机,听上去就充满了科技感,这个小小的装置,竟然可以像变魔术一样,让无线设备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自动工作。2012年,王中林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体积最小的纳米摩擦发电机,这个发明的神奇之处在于,他的动力来源可以是水力、风力,甚至海浪,也可以是人走路、车轮转动,只要能带来物体振动的力都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的手机突然没电了,但只要你在鞋里放一个摩擦发电机,就能自动给你的手机供电,永远不用担心失去联系。王中林的主要发明,还有自供电的传感装置,这像是给机器装上了一个「感觉器官」,有了这个秘密武器,冷冰冰的机器就能像细胞一样检测周边环境的变化。
这样的顶级科学家,决定放弃在美国三十多年积累起来的事业基础回到国内,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呢?毕竟六十多岁了,本来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网上猜测可能和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有关系。
众所周知,科技一直是中美博弈的重点领域,美国千方百计的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就是不希望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今年9月,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一项为期6年的「中国行动计划」议案。这个议案的名字就是浓浓的火药味,美国对我们的敌意真是一点也不掩饰了。
简单来说,在这个计划开展期间内,美国司法部门可以对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人员进行调查,一旦发现和中国的高校或科研单位进行了深度合作,轻则被带走调查,重则被扣上帽子甚至进行起诉。这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大面积科研人员的集体恐慌,尤其是华人科学家。实际上,在特朗普时期,这个行动计划已经实施了,因为影响太恶劣被暂停了,现在看来,恐怕是要死灰复燃了。
因为语言和人员交流方面的优势,这些科学家和中国高校、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更为频繁,同样因为是华裔,这些人在美国更容易遭到区别对待。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底,因为这个行动计划遭到起诉的科学人员一共有150多名,其中九成都是华人 。很多人哪怕最后被证明无罪,但在调查期间也会饱受非议和质疑,职业声誉遭受长期损害。
美国的狼子野心真是呼之欲出了,在商业收割华人富豪,华人首富赵长鹏、天上人间老板覃辉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想到,这把火已经烧到了科技领域,连身份和立场相对中立的科学家都无法置身事外。
原来,美国人说的「科学无国界」都是假的,但凡能阻止中国经济和科技崛起,什么样的招数都能使出来,我们对此嗤之以鼻,但也乐意接受这样的「后果」。
美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才是推动技术的最大力量,大量华裔科学家回国,这也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结果,以前中美科技领域有重大的差距,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科研条件留在了美国,现在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差距已经微乎其微,甚至在有些领域已经实现了赶超, 2023年的数据,全球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69610份,排名第一,美国55678份,排在第二 。为了迎接这些科学家回国效力,我们还将提供更好的科研、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社会氛围,帮助这些科学家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