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我国科学家提出「定量合成生物学」新范式

2024-07-27科学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小慧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陈立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国屏在【自然综述:生物工程】(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上发表评述文章,提出了开拓「定量合成生物学」这一新范式,将解决合成生物学「理性设计」的瓶颈问题。

该文章通过总结三种合成生物学的设计范式,强调建立可定量预测生物系统的数理或AI模型,以推动合成生物学从「反复试错」迈向精准预测,提高生物系统理性设计能力,加速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发展。

「反复试错」的旧范式亟待新突破

合成生物学正成为推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生物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二十多年来,随着DNA合成、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合成生物系统的构建能力迅速提升,但设计能力仍然十分有限。

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即使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各个生物元件的功能,但将其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生物系统,却不一定会表现出预期的功能。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合成生物系统的构建主要依靠人工反复试错,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因此,合成生物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理性设计的能力。

要理性设计具备特定功能的合成系统,关键在于深刻理解生物系统功能产生的原理,而这正是当前合成生物学研究极少触及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文章作者呼吁,合成生物学必须向新的高度上升,开启理性设计的新篇章。

「定量+合成」,解决「理性设计」难题

作者提出,所谓理性设计,就是基于「预测」的设计。当把生物分子、基因、线路组合为合成生物系统时,如果能对其行为进行精确预测,就能预知如何构建系统以获得预期的功能,从而避免反复试错。对此,作者总结出定量合成生物学三种理性设计的范式:

一是基于原理的设计。将生物系统抽象为数理模型,揭示生命功能产生的原理,然后根据原理设计合成生物系统。对于较为简单的生物功能,科学家们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理论模型,因此合成生物学早期的很多经典工作便是采用这一范式。

二是「自下而上」的设计。对于更复杂的生命功能,往往难以建立理论模型。很多研究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碰运气」的方式,尝试将元件用不同方式组装,以期获得生物学功能。在过去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一旦得到有趣或者有用的功能,研究就算成功了。然而,进入定量合成生物学范式,研究才刚刚开始,当得到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研究者就能利用它来理解背后的原理,从而用来指导设计新的系统。

三是人工智能辅助的设计。人工智能算法不需要理解生物系统内部的工作原理,而是基于大数据,寻找元件与功能之间的隐藏规律,从而预测应该如何设计元件以产生特定功能。这一范式依赖于海量的高质量、标准化数据,因此,未来的合成生物学迫切需要自动化、高通量的设备平台和标准化的实验方法。

这三种设计范式都强调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紧密结合,利用数理逻辑与定量关系对生物系统作出定量预测,为合成生物系统的理性设计提供依据。基于此,作者提出「定量合成生物学」作为合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定量合成生物学吸纳了定量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建立可定量预测生物系统的数理或AI模型,能够有效指导合成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构建,从而解决「理性设计」这一合成生物学的瓶颈问题。

三种理性设计范式 研究团队供图

「定量」热潮掀起 推动领域发展

当前,生物制造正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制造提供了最底层的技术支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预计到2035年,合成生物学赋能应用将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3以上,价值近30万亿美元。尽管我国合成生物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相关合成生物学市场估值已超百亿。

「合成生物学产业虽然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但整体发展还处在一个早期阶段。提升理性设计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国际共识。」论文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罗楠副研究员表示。

刘陈立表示,发展定量合成生物学,将推动合成生物学从定性、描述性、局部性的研究,向定量、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变革,从而使合成生物学不再仅仅作为一门工程技术性的学科,而是成为推动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力量。

该研究中,刘陈立研究员和赵国屏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先进院刘陈立课题组副研究员罗楠为论文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为该研究的第一单位。

文章上线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