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湖北神龙架发现一昆虫,一旦被抓就拼命磕头求饶,遇到天敌就装死

2024-07-19科学

在北纬30°的神秘纬度上,湖北神农架以其原始的风貌和神秘的传说而闻名遐迩。这片土地,最早被称为熊山,如今依旧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峡谷深邃而幽静,森林郁郁葱葱,是川金丝猴、黑熊和金雕等珍稀动物的家园,它们在这里自由地繁衍生息。

然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一种更为隐秘的生物——磕头虫。它们拥有暗褐色的外衣,身体狭长而略扁。当被人类捉住时,它们会不断地用力向前倾斜头部,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磕头」仪式,似乎在恳求释放。

据昆虫爱好者的细致观察,这种小昆虫被命名为磕头虫。它们偏爱独行,数量上不及蚱蜢、金龟子等昆虫那般众多,因此它们的存在往往被忽视,它们的身影在大自然中显得格外低调,不易被发现。

01磕头虫被抓,便会不停地「磕头」

当磕头虫落入捕捉者的掌心,它首先会优雅地弯曲其前胸,谦卑地垂下头颅,然后突然挺直胸膛,昂起头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咔咔"声响。这一动作反复进行,宛如在向人类不断地鞠躬致意,仿佛在无声地祈求宽恕。

那么,这神秘的「磕头」仪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经科学家的深入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一自然之谜。

原来磕头虫的前胸背板具有非凡的灵活性。在其前胸腹板的中央稍后部位,有一个尖锐的刺状结构。每当它的头部与胸部向腹部弯曲时,这个突出的部分就会巧妙地嵌入到胸腹前缘的沟槽中。当它再次挺胸时,突出体从沟槽中弹射出来,发出了那特有的"咔咔"声响。

由此可见,磕头虫那看似虔诚的「磕头」行为,并非出于对人类的求饶,而是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卫机制,用以摆脱束缚。

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当磕头虫沉浸在爱河的甜蜜中时,为了向心仪的异性表达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愫,它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磕头」。

02一旦遇到天敌,就会装死,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磕头虫也叫大黑叩头虫,叩头虫。磕头虫这个名字的得来,与它喜欢不停的「磕头」有很大关系。

磕头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其身体分明地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它的幼体通常呈现为黄色或黄褐色,拥有圆柱形的身体,皮肤光滑而富有弹性,长度大约为2厘米,头部装饰着两根细长的触角。

全球已知的磕头虫种类超过8000种,而在中国,就有200多种之多。在叩头虫的家族中,有着众多的成员,其中直条叩头虫、暗色叩头虫和大田叩头虫是我们常见的种类。

尽管磕头虫拥有翅膀,但它们并不擅长飞翔,无法高飞。面对天敌的威胁,它们会施展自己的绝技——装死。它们会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仿佛真的已经死去。

然而,一旦四周平静,危机解除,磕头虫就会迅速地从地面弹起,以惊人的速度逃离现场,它们在昆虫界堪称逃生的高手,堪称"影帝"。

03三对胸足又短又小,但善于跳高,能跳起来40多厘米的高度

别小看磕头虫那不起眼的身躯,它却拥有令人惊叹的跳跃能力,能够一跃而起,达到40多厘米的高度,相当于它自身身高的50多倍。

虽然这个高度在人类眼中或许不算什么,但正如蚂蚁能扛起比自己体重重得多的树叶一样,磕头虫的这一壮举在昆虫界也是一项非凡的成就。

创造这一记录的,是它那三对看似微不足道的胸足。在自然界的众多昆虫中,磕头虫的胸足显得格外短小,几乎到了让人忽略不计的地步。

按照常理,这样短小的胸足似乎只适合于缓慢的爬行,跳高、跳远似乎与它们无缘,更不用说实现如此惊人的跳跃高度了。

然而,磕头虫却用它那不起眼的胸足,颠覆了我们的想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04磕头虫是如何跳过身高50倍的记录呢?

要揭开磕头虫惊人跳跃能力的神秘面纱,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独特的身体构造。

磕头虫之所以能够高高跃起,关键在于其前胸腹板中隐藏着一个类似合页的精巧结构。

想象一下,当磕头虫处于腹部朝天、背部贴地的不利位置时,它会巧妙地将头部向后仰,背部随之拱起,形成一个完美的三角形空间。

紧接着,它猛地收缩背部的肌肉,使得前胸迅速伸直,背部与地面发生剧烈的碰撞。

正是这股反作用力,赋予了磕头虫弹射向空中的动力。

可见,磕头虫的弹跳并不依赖于它的腿,而是完全依靠其身体的巧妙运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磕头虫不仅跳跃高度令人瞩目,其动作更是优雅无比。

在空中,它会进行一次华丽的转体动作,当再次接触地面时,它已经能够稳稳地站立,展现出惊人的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