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走向卓越|巴纳姆效应反映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

2024-02-06科学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又称巴南效应、弗拉效应(Forer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

该效应表现为人们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并认为它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和普遍,适用于很多人。

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此外,还有所谓的「谄媚效应」,即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和更积极的事情,所以他们会认同自己还有很多未能得到发挥的潜力以及自己是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之类的描述。

巴纳姆效应反映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即对一般性、非精确描述的高度自我认同趋势。这种心理现象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一些伪科学领域如占星学、占卜或心理测验以及抽签掷筊等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巴纳姆效应提醒我们在接受各种人格描述或心理测验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被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所迷惑,而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要克服巴纳姆效应,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当我们面对各种人格描述或心理测验时,应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多方收集信息并进行比较和鉴别。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评价或描述,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

要克服巴纳姆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会面对自己 要克服巴纳姆效应,首先需要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避免被一般性的描述所迷惑。

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要避免被笼统的描述所迷惑,需要学会收集信息并进行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同时,也需要培养敏锐的判断力,避免被不准确的信息所误导。

以人为镜 通过与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比较时,要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为参照物,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位置和能力。

避免第一印象和情绪判断 第一印象和情绪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做出决策或判断时,需要尽量避免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是根据客观事实进行理性分析。

保持独立思考 不要盲目跟从他人的意见或描述,而是要保持独立思考。在接受各种信息时,需要进行筛选和鉴别,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做出决策。

克服巴纳姆效应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和理性,学会收集信息和判断,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保持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被一般性的描述所迷惑,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判断。

当然,让我们以爱因斯坦的故事为例,来看看如何克服巴纳姆效应。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喜欢学习,他更喜欢玩耍。他的母亲对此感到忧心忡忡,多次告诫他要专心学习,但爱因斯坦似乎并未听进去。然而,当他的父亲给他讲了一个关于清扫烟囱的故事后,爱因斯坦开始转变态度。

在故事中,爱因斯坦的父亲描述了自己和邻居杰克大叔清扫烟囱的经历。杰克大叔在出来后,看到自己身上满是烟灰,就以为爱因斯坦的父亲也一样脏。但实际上,爱因斯坦的父亲在烟囱的另一端,身上并没有烟灰。因此,杰克大叔的判断是错误的。

听完这个故事后,爱因斯坦的父亲严肃地告诉他:「在真实的生活里,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镜子里的自己就会失真。」这句话让爱因斯坦如梦方醒,他意识到不能盲目地认同别人的看法,也不能被一些一般性的描述所迷惑。

从此以后,爱因斯坦开始戒掉了贪玩的毛病,认真投入学习。他不再轻易相信别人对他的评价或描述,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独立思考和决策。这种态度不仅帮助他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体现了他克服巴纳姆效应的努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要克服巴纳姆效应,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相信别人的评价或描述。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做出决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