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百年前,爱因斯坦不仅预言黑洞,还预言了中国,如今都已句句应验

2024-01-12科学

2019年4月10日,历史被改写。经过两年的翘首以待,那个神秘的黑洞终于在人类面前揭开神秘面纱。虽然图像并不完美,但它已经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

因为我们是少数几个有幸目睹黑洞真容的人类。而我们之所以能目睹这一宇宙奇观,全仰赖上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贡献。

104年前,爱因斯坦以其卓越的物理洞察力和无与伦比的宇宙视野,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时空本质的理解。

他认为,质量确实具有使时空弯曲的能力,而这个理论无疑成为了探寻黑洞、解读黑洞的关键。百年之前,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远赴西非,抓住日全食的难得机会,发现某些恒星的位置稍微偏离了太阳的边缘,且偏离的程度恰好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这一刻,爱因斯坦声名鹊起,成为科学界的代名词。

视界望远镜的版权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爱因斯坦不仅在论文中预测了黑洞的存在,而且在广义相对论中就已经为这个质量巨大、引力强大的天体打下了基础。

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黑洞概念在他心中的逐渐成形。

98年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发了中国学术界的「相对论风暴」,正值「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对西方思想充满好奇,其中就包括相对论。

1921年8月25日,学者魏嗣銮写信给爱因斯坦,请求他授权以中文介绍【相对论】到中国。爱因斯坦欣然应允,并附上了自己的照片,以便在介绍中使用。

1922年1月,【相对论】在魏嗣銮所编辑的【少年中国】杂志第3卷第7期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随后,徐志摩、王崇植等四位学者也分别撰文介绍了相对论和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中国之行:科学与热情的交融 1922年11月13日,为了宣传科学,中国知识界翘首以盼的爱因斯坦终于来到了中国。

他乘坐日本游轮北野丸,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当轮船驶进汇山码头时,爱因斯坦夫妇受到了中国学术界人士以及日本「改造社」代表和旅沪犹太人的热烈欢迎。

当天中午,主人在一家名为「一品香」的餐馆设宴招待他们,让他们品尝了地道的中国式菜肴。 据报道,爱因斯坦在路过南京路时,受到了一大群狂热的青年学生的欢迎,他们高呼「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他们将他高高举起,以能够接触到他的身体为荣。这次访问充分展示了科学与热情的交融,让中国知识界对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热爱科学。

1922年12月27日,爱因斯坦在日本的旅途中途径上海,并在福州路17号公共租界的工部礼堂,发表了一场关于相对论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1923年1月2日,爱因斯坦离开了中国,前往耶路撒冷。尽管在中国的停留时间短暂,但这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方面,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他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大多数人都承受着沉重的负担,男男女女为了每日5分钱的工资每天都在敲石头。

他们似乎对自身命运的可怕之处毫无察觉。」在租界里,他还目睹了欧洲人对中国百姓的残酷压迫,他表示:「在上海,欧洲人形成了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隶。

」 虽然爱因斯坦未能在往后的数十年再次踏足中国,但他对中国人民的关爱和对殖民主义的痛恨,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作为犹太人,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所经历的磨难感同身受。他对中国人的贫困与愚昧表示无奈,他说:「中国人吃饭时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那样蹲着」。

然而,他对中国青年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深感震撼。对于五四运动,他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这位伟大的智者曾预言:「相信中国的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在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的贡献」。

在随后的百年里,中国人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在中国各地,科学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中国的年轻一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爱因斯坦对中国预言的肯定。

杨振宁和李政道从西南联大毕业20年后,他们斩获诺贝尔奖,成为华人的骄傲。杨振宁在科学界的地位与爱因斯坦和麦克斯韦相当,成为了殿堂级的人物。

直至今日,他仍是世界上最大牌的物理学家。如今,距离爱因斯坦离开上海已经过去97年,黑洞照片的公开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百年预言,同时,他的中国预言也成为了现实。

在黑洞的发现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在资金支持、计算机建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现了爱因斯坦对中国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