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南仁东:仰望星空的老人,22年如一日,让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2024-03-02科学

南仁东是一位天文学家,他毕生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射电望远镜。在弥留之际,他留下了遗愿,希望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不幸的是,他在肺癌病情恶化的波士顿去世。然而,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落成并开始运作。

南仁东以其毕生的追求,见证了国内大型射电望远镜从无到有,并亲身参与和设计了这个壮丽的梦想。尽管他在生命最后的22年里燃烧着余生,照亮了无尽的天幕,但他仍然坚持实现了他的梦想。

南仁东团队用生命探寻科技与宇宙,以理想铸就辉煌,这一生的追求与南仁东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他小时候家境一般,父亲常在外奔波,他和家人寄居在外婆家,生活虽然艰苦,却培养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对新事物的求知欲。

南仁东对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心中的理想是在大学读美术专业。18岁时,他参加了高考,目标是清华大学。

这些经历都是南仁东追求理想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南仁东于2015年以超过录取线5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并成为当年吉林省的理科状元。然而,进入大学后,他却被调剂到了无线电科学系的真空超高频技术专业,这让他大失所望,因为他没有实现自己的美术理想。

他赌气跑回了吉林老家,但被父亲训斥了一顿。父亲希望他能够在理工科领域取得成功,因此南仁东只能勉强返回学校。

尽管他的美术梦想并未实现,但在大学期间,他从未放下画笔。

南仁东在建设工地上积极参加各种绘画比赛,并以非专业学生的身份获得绘画比赛大奖,展现出全面优秀的素质。在周总理视察清华大学时,他作为学生代表被点名发言,这似乎预示着他未来将有无限的可能。

在那个大学生包分配的年代,南仁东被分配到通化市的无线电厂工作,这并未阻止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南仁东不仅是一位无线电专业的人才,还擅长绘画。在工厂时期,他的绘画才能让他成为了工友们口中的大师,并被选入了收音机外观设计小组。

他设计的「向阳牌」收音机在全国大受欢迎。然而,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敢于指正领导的不合理规划,这正是他过人能力的体现。

南仁东的才能和精神,是他能够在工作初期就崭露头角的关键。

南仁东心中怀揣着让中国拥有领先世界的射电望远镜的梦想,他在恢复高考后决定深造,师从王绶琯攻读硕士研究生并顺利读完博士。

南仁东前往荷兰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后又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就是在这些海外求学和教学的时光里,南仁东开始有了回国内建造射电望远镜的想法。

1993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全球多位科学家表示,全球电波环境正在恶化,为了接收更多外太空的信号,必须在电波环境恶化前,建造更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南仁东的梦想因此更加强烈。

南仁东在施工现场时,中国在这个学科领域的话语权极其有限,国内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只有25米。通过此次大会,他深深感到我国科技的滞后,特别是在射电望远镜方面。

因此,他萌生了建造我国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想法,使我国在该领域也能有发言权。仅仅是因为一个坚定的想法,南仁东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和优越的环境,决心回国实现他的梦想。

然而,不仅是技术上的实施难度,光是选址问题,就足以让这个大口径望远镜的建设变得异常困难。

当初寻找选址的艰辛,南仁东从未想过放弃。接手这个重要的科研项目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址。他将目光投向了西南地区,那里是喀斯特地貌,具备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安装条件。

在确定了初步的方向后,从1994年开始,南仁东频繁地出现在北京到贵州的绿皮火车上。那时候的火车单程就需要两天两夜,但他毫不在意,始终不辞辛苦地奔波着,只为找到一处合适的选址。

南仁东与他的团队历经12年的奔波,终于在贵州的山中挑选出了391个合适的洼地。然后经过不断的筛选和排除,最终确定了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最为适合建造。

那年南仁东已经60岁,但他依然精神矍铄,知道这只是开始。虽然外界可能认为只需要在一个大洼地里建一个大锅就行了,但实际上这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包括天文学、力学、工程学等几乎所有理工学科领域。

"天眼"的建设过程中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南仁东作为负责人需要亲自解决许多问题,而不仅仅是给出方向。他不仅在无线电领域专业,还在地质、水文、力学、测控等多个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学习,以便能够成功地建设这个前所未有的天文观测设备。

南仁东在办公室甚至是施工开始时,都能精准地发现工程队设计图纸上的微小错误。在工地上,南仁东的一句话让众人铭记在心:「我并非天生什么都会,而是每天都在学习。」

凭借着这股精神和毅力,南仁东主持并领导中国天眼的建设,成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工程开始3年后,前期准备的索网试验在具体的施工中都失败了,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寻找全新的方法才能继续施工。

南仁东,天眼工程的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在施工现场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们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地前行。

经过一百多次的尝试,他们最终成功研制出了强度为500兆帕、抗200万次拉伸的钢索,彻底解决了索网问题。

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南仁东始终如一地带领团队,一次次趟过激流,距离成功越来越近。即使在70岁生日的那天,天眼工程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南仁东仍然每天奔波在现场,全力以赴。

在2016年,南仁东在落成后的「天眼」鸟瞰图前,被查出晚期肺癌,然而他决定亲自见证这份喜悦,向家人、朋友和同事们隐瞒了病情。

在工程收尾阶段,他仍然专注于每一个细节。终于,在2016年9月15日,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落幕。

南仁东以他的坚持和专注,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南仁东在2017年1月的节目中为天眼项目奋斗了22年,终于可以稍事休息,然而,无情的病情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南仁东一直卧病在床。然而,他所倾注心血的天眼项目,却在此期间成功进行了调试和运行。

尽管病魔最终击败了南仁东,但作为一个一生奔波的科学家,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主导和领导的天眼成功启动并运行,算是此生无悔了。

南仁东雕像天眼落成后,它的惊人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它已经成功发现了近200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并且还首次捕捉到了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

对于未来的天文学发展和宇宙探索,天眼的优势作用将无可比拟。为了表彰南仁东的杰出贡献,2018年,我们将在天空中多出一颗"南仁东星"。

这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将永远闪耀在夜幕中,守护着南仁东的赤子之心。尽管南仁东已离我们而去,但天眼已经睁开,它将代替南仁东继续仰望星空。